《终身成长》:疫情之下,上海团长,应对危机的成长三步法

当家中除了萝卜没有其他蔬菜时,你将如何吃它呢?


魔都3月开始以黄浦江交接进行分区封控后,大家起初收到最多的菜就是萝卜。

只因萝卜放得起,好运输,比起绿叶菜更易储存,但问题也随之接踵而来,怎么吃呢?

万幸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让我们对于获取知识和信息,变得唾手可得。

4月中旬,有人开启线上菜谱文档分享,让大家能用收到的仅限物资做丰富的菜肴,不至于一个菜谱吃到吐。

以至于当我们打开文档时才发现,一个胡萝卜,除了炒制,还能炸萝卜丸,做胡萝卜饼,用牛奶焗胡萝卜,而白萝卜的菜谱更是高达30种。

这份在压缩空间下,发展出来的共享才能,其实离不开个体的成长型思维。


作者布什·霍尔菲尔德·卡特琳,曾就职在多家百强公司,凭借自己的职场经历,总结挑选人才的重点,并以此作为个体成长的导向,写下了《终身成长-未来职场的七大核心竞争力》这本书。

书中谈到,时代的变迁之下,我们需要以调整认知为起点,改善自己的意识和视角,然后从七个核心竞争力出发,解决个体的成长问题,对抗不确定因素带来的焦虑与不安。

成长型的思维与心态,是终身成长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01 与自我对话,是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由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即智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得以改变,他和团队花了10年时间,对纽约20所学校,5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长期实验研究。

第一轮实验,德韦克把孩子随机分成两组,准备了10个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测试结束后,会随着分数,A组附上一句表扬智商的话,B组会附上一句鼓励努力程度的话。

然后用这相同的方式,慢慢提高拼图的难度。到第三轮时,难度超过孩子们的当前水平,测试都相继失败。问及他们失败原因时,A组的孩子认为自己不够聪明,B组的孩子则认为自己不够努力。

然后实验走到最后一轮,德韦克把测试换成第一轮,那种最简单的拼图,A组孩子的分数,相比第一次,退步20%;B组孩子的分数,相比第一次,提高了30%。


整个实验的过程,一方面证明了,固化思维是如何被形成的,同时也告诫我们,语言很容易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与认知。

因而作者把这个概念放在书籍的开篇,是想提醒我们:若想对自己,有一个客观中立且正向积极的思维,需要我们对已有的认知进行了解。

当我们能够更好的与自我真诚对话,才能探寻到自身弥足珍贵的部分,收获开放的心态与成长型的思维


02善于变动,才能抵抗风险

疫情三年,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变迁。

各行各业,都在经受不小的冲击。熟悉的街头小吃店关了很多,家门口水果店旁曾经人流攒动的旅游门店,一年到头开不满半年。

于是有的人干脆歇业在家,刷着手机,等待新的机遇。可眼看着银行卡的数字不断变小,却只会上纲上线的抱怨吐槽。

但也有的人去往不同的地方另谋出路。比如旅游行业的朋友A,转行去企业里做运营策划,凭借学到的新知识,开通了视频账号,把U盘积攒的美景,进行加工剪辑发在网络上。

由于反响不错,她找到了新商机,联系曾经认识的朋友,在账号中推荐当地的美景与美食,兼职做了带货博主。

大多数的人是不喜欢变动的,因为改变意味未知与危险。可面对变动,用固有的模式来应对,势必也会造成更多隐患。


正如斯冰塞.约翰逊说过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就像时间的更迭,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与消亡,就是一种不变的变。

我们无法让变动停滞,但可以学着如何转危为机,利用好改变带来的风险和动荡。

在每一次的变动中,学习与成长,让它以最小的程度影响我们,同时适应环境,找到自己的落脚点,更好地顺应发展。


03 团长的自省三步法,破除危机

而如何做到拥有转危为机的能力,获得开放包容的心态,最重要的是先从与自我对话开始做起。

书中谈到如今我们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与互联网有关,而我们对于服务和速度的要求,也越发严苛。

疫情之下,由于运输链的断裂,居民对于基础的生活物资需求不断递增,促发了团长这一职位的出现。

成团的日子,对于居民而言格外的快乐,而对团长来说却格外的艰辛。


除却要对接上下游的物资,还要组织群聊整理核对信息,等待不定时的接货,消杀分发物资,和居委报备协商,还有售后处理。

这些工作在企业里原本都有固定的人员进行衔接,如今都压在团长身上。

万幸数字化时代,让我们可以一部手机,就能搞定很多复杂的流程,但由此也引发了新的危机。

封控的前半个月,也是人手最不够的时候,为了减少人流降低感染风险,有一次我看到我们的大团长,亲力亲为从早上8点一直忙碌到凌晨3点。

这样高强度的额外工作,让她不仅耽搁了本职工作以外,生活的边界也越发的模糊。

人人爱戴的团长,手机不离身,精力24小时在线,俨然成了全能型选手。

而这份能力,也逐渐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 如何破局?我在我的团长身上,看到了突破口。

面对扑面而来的问题,她并非抱怨,而是及时调整状态,整理复盘,找到自己,符合当下环境的落脚点。

第一步是自我反思阶段,即观察自己,在什么时刻什么阶段进行着多重任务的处理,它又是如何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状态。

比如最开始的日子里,大家的需求不是蔬菜就是肉,选择不多,有啥买啥,所以还算忙得过来。

但随着封控时间不断被延缓,居民的需求也增多了起来,于是成团的项目在同一时间会开出不同的品种,造成了多重任务的出现。

这个时候我们的大团长选择了休团一天,把原本的必须品分发完后,给群里的小伙伴们进行汇报总结。

然后再根据现有的需求,在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后,开小份额的团品。

至此她得以从繁忙中抽离,获得足够的喘息,而这个选择,也为居民释放了更多的空间,大家开始利用自身的渠道,建立更多的小团。

第二步是自我调节,比如书中提到设置下班的规律动作。而如今这个时间,团长的工作节奏,就是需要找到这个“结点”。

可以是关上电脑的那一刻,截单的那一刻,又或者是去运动,看书,陪家人的那一刻。

由于我们的大团长重新做了工作休整后,她线上忙碌的时间,变得有规律可循,一般是中午10-13点截单,下午16点-17点核对信息,晚上21 点以后发放新的团品。我想这就是她给自己设定的结点。

第三步是向自我提问,就像书籍中的每一章节背后,都会有很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填写那般。面对数字化时代的侵入,身为团长的她们也在每时每刻进行着自问自答;

1 我开团的最大限度是几单?

2 每次开团工作在什么时候处理便于我集中注意力?

3 多重任务不得不去做的时候,我要如何协调?

4 我在什么状况下感到疲惫与分心?

……


以上这三步走的自省模式,就是书籍中作者提到的:“正念减压法”。

利用自我对话,进行反思与觉察,来应对困局,减少外界带来的纷扰,让数字化工具为我所用。

便是有了这样的过程,团长们才能利用好手机带来的便利,让工作越发得顺畅有效。

从4月1日开始算起,我们小区迎来了封控满月。

根据这一个月的时间,团长们对小区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行动轨迹规划,每一次到货后,都会分发给居民查看,提高送货与收货的时效性;

根据团品的成交率,了解到大家对于货物的囤积有了一定量,开启了以物换物群,便于大家内部协调,减少物品的浪费。

当我们能够从事件的变动中抽离,用自省的模式来观察事态的发展,就获得了成长型思维的能力,而这也必然能催化行动力,带动个体到群体的改变。


作者在书中谈到:“思维模式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历经属于他自己的现实世界”。

此刻我们如何在危机中生存,就意味着将来如何在境遇中把握时机。

用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去面对那些课题,不仅是在对自我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是对未来的自己负责。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身成长》:疫情之下,上海团长,应对危机的成长三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