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相反的思维——领导与职员必备

“大家加油,我们这周争取、一定、必须、尽量把业绩目标提高50%”,然后大家该干嘛干嘛。——某组长

“我们要不朝这个方向试探试探?,我认为我们下一个突破点就是社交!”然后,没然后。——某部门经理。

“这个根本实现不了,因为。。。。就是算这个可以,也不行,因为。。。。”——某职员

“为什么不对,我不是按照经理的要求做了吗?那我不管” ——某职员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领导,说了太多没有后来的任务了。

我们遇到更多这样的职员,面对问题不停的抛出问题,掩饰自己的无能。也有更多的职员,每次做出似是而非的任务,最后理直气壮的说,都是按照你说的做的。

领导与职员必须具备以下两种思维:

抽象和具体。

不能反,领导要求有具体思维,职员要求有抽象思维。

领导不能飘,满嘴跑火车,主将无能,累死三军。每一个决定都需要从多个维度思考,可使用SWOT模型、6W2H模型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做,能不能不做,还有其他的方案吗,是做这件事最好的时间吗,当前事务中,这件事是重要吗等等。然后按照PDCA等原则,进行任务拆解,安排。往往这个时候,很多任务都是咱们自己YY出来的,没有做的必要,也就没有说的必要了。这样,团队的精力才能花在刀刃上,而不是无聊的开会讨论研究。。。

其实作为职员,特别是初入职场,眼前只有安排的事,如果能够把安排的事完成的非常好,我认为这已经很不错了。

然而,相当大部分同事工作是这样的,“领导,这里行不通”,“领导,刚才的方法失败了,怎么办”,“领导,这样肯定不行的” ,仿佛做的每一件事都充满了问题,领导说一步做一步,推一下动一下。要不就是,“领导,我做完了”,领导一看说,怎么做成这样的,错的不着边际,重做。

我们很委屈。

我们其实这个时候,把任务“抽象”以下,状况会好很多。

如何抽象?就是把具体的执行拔高成一件不具体的具有概况性的事。

打个比方:

领导说,小张呀,你桌子下面太脏了,收拾下。

这时候,我们第一反应是,很不情愿的把桌子下的垃圾捡一下。

来,我们开始抽象,我们看看结果是不是一样。

第一层:桌子下面的垃圾收拾下。

第二层:公司里面不整洁。

第三层:办公司环境如何维持整洁。

第四层:公司企业文化制度问题。

第一层:领导说哪我做哪,说我桌子下面不干净,就收拾桌子下面。

第二次:领导可能觉得,公司不太整洁,我是不是把桌子上面也清理一下,电脑上的灰尘是不是太多,盆栽上的枯叶是不是也该打理下了,前台边上的杂物是不是要清理出去。

第三层,我们解决方案又多了:购置足够垃圾桶,人事要么购买保洁服务要么定制公司清洁轮流执勤制度,是不是破坏环境的要小小的惩罚。

第四层,员工是否应该强化企业文化培训,统一认同整洁的思想理念。新员工是否应该有入职培训,学习哪些利于公司环境的习惯等。

当然,这只是个例子,可能有些牵强。但足以说明,为什么我们做的不是领导要的,为什么我们如此局限,有那么多问题。原因就是,我们锚点锚的那个目标太浅显了,让我们只能看到桌下的垃圾。

领导说要策划一个活动。

我们仔细分析当下产品问题,觉得“拉新”是当下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认真分析我们产品流量来源,找到我们目前流量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想具体方案,要么列出我们现有资源,渠道,找到可能性最大的点,再来设计具体实施方案,这样我想,我们执行出来的东西,只有60分和80分的区别,而不至于方向都错了。而且,这么一分析加上一套体系的方案,领导会觉得“靠谱”——分析在理,执行有保障。

你觉得呢?

其实,生活中一样适用。

做执行的时候,多把目标抽象出来,你会发现办法总比问题多。做规划的时候,做把计划具体化,拒绝只是想想的不了了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种相反的思维——领导与职员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