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日本“清华”的阅读法宝——2021年输出养成记50/300

当前不少学生阅读质量令人堪忧,阅读面狭窄同时内容较单一,基本是教科书和教辅资料。而且很多阅读是为应试考试而做。孩子们很少有自由选择阅读的空间,缺少课外自由阅读,阅读兴趣备受打击,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很低,阅读越少越是无法从底层思维改变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难形成。《高分读书法》的作者西冈一诚,曾经在1万名考生中,排名第9332名左右,却用了五个阅读方法逆袭日本“清华”东大。作者是如何逆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以小见大和做假设,打破读解的围墙

大家的习惯就是拿到书翻开就从正文开始阅读,殊不知标题封面腰封等几个细节处的文字的重要性。开始阅读的金钥匙就在这里。


装帧阅读法就是通过对事物1/10内容的了解推断出全貌,也叫“闻一知十”。它就像森林黑暗森林里面的一把火把。从细节处获得初中的简要信息,用便签记录下来。例如某本书读后我们得知可以了解精神分析法,通过作者的简介我们知道在讲东大学生的阅读法。利用装帧阅读法,从小信息中获取更多的内容。


通过假设,不必在意做到完美,画出属于自己的地图。不同的读者采取不同的方法,兴趣爱好也不同,自然获取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第一,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写下阅读的目标,尽量使用疑问句。

第二,在目标之后写下具体的方法。从书本中的第几章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第三,写一下当前自己的水平,是对书中的内容一窍不通还是略知一二等?

第四,假设在阅读中发现有出入随即修改。

装帧阅读法是通过微观的角度获取书中的信息,而做假设又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开展,两者需要紧密结合。


二,采访式阅读,清晰梳理理论框架

我们要像一个记者一样去读书,而不是只当一个只会输入的读者。优秀的读者就是通过采访的方式去了解一本书,他会对书中的观点有所反应,提出质疑,认真的执行采访。一边思考一边做笔记,一边阅读,这才是正确的阅读方法。


正确的采访姿态事半功倍,就像我们平时坐在桌子前一手压着纸张,一手拿着笔,这样写字是最容易集中注意力。而记者的姿势是前倾,身体倾向于书本,好像书是在接受我们采访,我们要仔细的聆听它并对其中的观点表示回应。


必不可少是对内容时刻保持质疑,为什么会这样?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学会拒绝可以让我们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在阅读过程中提升读解力。书籍只是提供了信息给我们,但是我们到底要获取什么知识是由自己来决定。我们需要把书中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那必须一边阅读一边提出问题。


在书中找到问题答案时候注意填上不同颜色的标签,重点的问题必须单独的记下来。作者最喜欢用的句子是“那么对于刚才的观点,一定有人提出什么疑问吧”,这些就是将读者引入作者预设的“坑”,接下来就是作者的观点。对于文章里面的可疑之处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养成提出疑问的习惯,可以真正帮助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很可能最初也是来自于一个问题,”汽车一定需要人来驾驶吗?”,敢于去提出自己的疑惑,勤于思考,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又向前迈了一步。别人的观点代表他人的脑力劳动成果,我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在解答过程锻炼思辨能力,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果实。



三,整合阅读法,大道至简

注意力必须放在重点上。很多人读了一本书,就觉得我读完了好像就都掌握了一样,那是错觉。其实让他用一句简要的话来概括整本书的重点,对方概括不出来,就相当于是没有做到。


我们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整一本书的脉络。用最简短的话概括最全的内容,这才是真正的读懂。一篇文章一本书的字数都不少很多人看完之后就觉得自己收获很多的错觉。书籍就像一条鱼,我们要抓住鱼骨才是整一个脉络。如果在概括的时候,我们只是接触到了整条鱼的其中一块鱼肉,那它都是不全的。


整本书的概要要从文章中来,而文章中的重点一般都是在首尾。这是一般写书的基本套路。作者写书全靠鱼骨,把自己的观点串联起来,再通过各样的例证,名人名言附在了鱼骨上,作为美味的鱼肉。而整合阅读就是把鱼肉和鱼骨分开来。弄明白作者的核心思想。

摘要阅读法,从每一章节中找出最有概括性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为通俗易懂的语言。30字左右概括每章的内容,成本书的摘要一般控制在140字左右即可。字数越少越难,但是我们可以概况出来核心思想,我们又向前迈进一步。


推测阅读法,根据正在读的内容猜一猜,接下来作者要讲什么,我们平时看的连续剧或电影经常也喜欢猜测接下来发生的情节,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阅读过程更加需要我们去推测和验证。


四、检验阅读法,多角度看事物

一次只读一本书,作者是不推荐的。同时阅读多本书,可以向大脑输入更多的内容,效果反而更好。一次看一本,相当于只看听一个人讲,我们更容易全盘的接收他的观点。


检验阅读法通过同时感受不同作者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可能性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辨能力,帮助我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海马体是根据我们看得见的次数越多判断是否重要,它将输入的信息分划分为短期和长期记忆,如果我们同时阅读多本人同意范围的书籍,那重复的观念会不断的刺激我们的大脑,加深我们的记忆和理解。平行和交叉两个检验方式都值得尝试。


平行阅读法是两本相关的书,但是观点可以有不一样,需要同样的进度去阅读思考两本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做好便签。观点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立足点的人物、地点、事件不同,微观角度或是宏观角度,目标人群不同。阅读之后要逐一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


交叉阅读法,寻找不同观点间的交叉点的方法。找出产生分歧的交叉点,整理出各种不同的意见。例如有一本书说日本是一个优秀国家,而另外一本书持否定观点说它不优秀,那么两本书的交叉点就是怎么来定义这个优秀?

五、议论阅读,成就记忆

看再多不如与书来一场辩论,人类是需要通过沟通和交流才能理解彼此的生物。不管我们听了多少单方面的演讲,我们都无法把信息变成知识,没有与人交流,信息成为不了我们的能力。注重输出可以让我们的阅读感受完全不一样。阅读就像背诵古诗一样,输入三成,输出七成,才能背下一篇作品,我们只有输出的想法并认真去分享和践行,才能做到活学活用。


只有把书中读到的内容掰开揉碎了,用自己的观点有逻辑的表达出来,这才叫发表感想,感想就是将输入的内容转化为输出的能力。输出感想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话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述。只有认真的去做输出,我们的输入才不会白费,而且持续的输出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会让输入更高效,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日常看电影之后,可以用简短概述表达观后感,帮助我们加深对电影的理解和记忆。


大家要的成绩大幅提高的秘密武器就在这里。装帧法帮助我们推测,采访法帮助我们去提问,摘要法帮助我们概括,平行法帮助我们审视,议论法帮助我们提出感想。

关于阅读,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遍地书籍又便宜,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太多书籍导致大家不懂如何阅读。阅读之路也是从难到易,需要长期定投,不断输入和输出形成闭环,再通过与人分享得到巩固和升华。我们无法走遍世界,但是通过书籍我们却可以看到无比广阔的世界。


张元济先生说过一句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我们阅读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充实自己,更加有底气,更加豁达地面对人生困惑。

你可能感兴趣的:(逆袭日本“清华”的阅读法宝——2021年输出养成记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