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六六十岁后的老人,把一生的积蓄交给子女还是自己存着?

个人觉得,如果老人头脑还清醒的话,积蓄还是自己存着比较好。钱在自己手里攥着,其一,自己有话语权,可以活得比较舒坦有尊严,其二,不至于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可以自食其力。

我们村上的王嫂,就因为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儿子,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王嫂是个苦命人,50岁不到老公就意外离世了,剩下她一个人与儿子相依为命,为了不让儿子受屈,王嫂没有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到长大成人。

老公刚走的时候,儿子才十几岁,正在上初中,王嫂一边照顾儿子上学,一边种着村上的几亩地,农闲的时候,还坚持出去打零工补贴家用。

一个女人,每天起早贪黑,干着各种体力活,遭了很多罪,但每当看到儿子健康地长大,而且经常对着王嫂说:“妈妈,等我长大了,一定赚很多钱,好好孝敬你!”王嫂的脸上便笑开了花,认为自己吃多少苦都是值得的。

儿子学习不是很好,初中毕业读了个技校便开始上班了,一转眼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这可愁坏了王嫂,这些年一个人拉扯儿子,也没攒下多少钱,结婚买不起房子,哪个闺女愿意上门呢?

正在王嫂一筹莫展的时候,村上传来了好消息,要拆迁!虽然王嫂的老房子不是很大,按照当时的政策,如果要一栋90多平的楼房,还可以额外再拿到20多万现金,或者要两栋楼房,那么王嫂还要再往外掏20多万。

村上大多数人,都选了两栋楼房,自己住上一栋,宽敞明亮,再给子女留一栋,皆大欢喜,王嫂却很坚定地只要了一栋房。

王嫂有自己的小算盘,自己手头的钱不多,再要一栋的话,还得借钱,只留一栋,再拿20多万的现金,房子装修、儿子结婚的钱也基本都有了。

村里有热心的邻居劝王嫂说:“你就要一栋房,将来自己住哪里呢?”王嫂还满怀自信地说:“我儿子孝顺,到时候住到儿子家去!”言语之间满是自豪。

就这样,儿子很快就风风光光地娶上了媳妇,王嫂也乐颠颠地住上了新楼房。

跟儿子住到一起的王嫂,更加勤快了,一边在外边做着钟点工,一边忙着给儿子一家买菜做饭,忙得不亦乐乎。

儿媳妇也很快怀孕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王嫂一激动,把手里不多的存款,都塞给了儿媳妇,用于母子俩的开销。

但很快地,王嫂就有点傻眼了,儿媳妇收了钱,却舍不得往外掏一分,家里日常的开销,还要王嫂来掏,而且孙子出生后,各项开销陡增,王嫂正伺候着月子,又不能出去挣钱,手里的一点零花钱,很快就捉襟见肘了。

无奈王嫂就偷偷找到了儿子,说了自己的难处,没想到儿子也表现得很为难,说家里的钱都归老婆管,就将自己手头几百块零花钱塞给了妈妈了事。

就这样好不容易捱到媳妇出了月子,撑不住的王嫂只能向儿媳开口要钱了,没想到儿媳表现得很不高兴,说王嫂才60不到,就开始花儿子媳妇的钱,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媳妇同时说,孩子很小她舍不得,暂时也不想上班了,不行就让王嫂出去上班挣钱吧。

王嫂听了这些话是又生气又伤心,说给儿子听,儿子却缩手缩脚,在媳妇面前一声不吭。

王嫂一气之下,就找了个居家保姆的活搬出去了,居家保姆比钟点工待遇高多了,一个月有3、4千,这倒让王嫂心头有点安慰。

没想到,才做了一个多月,儿子就过来诉苦,说他一个人上班,那点工资根本不够一家开销,媳妇现在天天跟自己吵,嫌他没本事养不了家。

王嫂虽说还为之前的事生着气,但还是忍不住心疼儿子跟孙子,就将刚到手的工资,如数给了儿子,说反正她这里包吃包住,基本不用花钱,儿子便拿了钱,乐颠颠地走了。

就这样,王嫂干了一年多,每月的工资留个3、2百给自己,其它的都给了儿子一家。雇主在得知了王嫂的情况后,还曾劝过她,说得给自己攒点钱,留条后路,王嫂还是执迷不悟,说他儿子从小就孝顺,老了不可能不养她的。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王嫂出门,一个不小心摔断了腿,赶紧给儿子打电话,儿子磨磨蹭蹭地来了,倒是将王嫂送到了医院,在缴费的时候,却说手头的钱不够,王嫂只好硬着头皮跟亲戚借钱,才顺利做了手术。

伤筋动骨一百天,出了院的王嫂,不能上班挣钱了,只能住到儿子家里。养伤的那些日子,王嫂彻底寒了心,整天以泪洗面。

媳妇心不甘情不愿地给口饭吃,天天吹胡子瞪眼,各种挑毛病,而从小口口声声说将来挣钱孝敬她的儿子,此时却听任老婆对妈妈各种数落,一声不吭,委曲求全。

康复后的王嫂,彻底变了一个人,她果断地搬出了儿子家,借钱租了个草厦子居住,逢人便说,自己养了个白眼狼,真不该把所有的钱都给儿子,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好在王嫂悔悟及时,又开始了居家保姆的工作,这一次王嫂铁了心,挣的钱不再给儿子,要多攒点给自己养老,并说如果有合适的人,她想再找个老伴一起过日子,儿子是指望不上了。

个人觉得,王嫂吃了大半辈子苦,虽然手头的经济不是很宽裕,但也不该一心想着儿子,不顾一切地将钱全部都给了儿子一家,却完全不考虑自己往后的生活,这样直接导致自己身处一个很被动的局面中。

首先,由于王嫂多年来一直不顾自己,全心呵护儿子,导致儿子形成一种依赖心理,认为妈妈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并习以为常,自己却没有责任与担当,因此在结婚后,一直很懦弱,也将妈妈放在一个很次要的位置上。

其次,王嫂由于对儿子的溺爱,直接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认为自己从小一直对儿子那么好,等自己老了,儿子也会一样地对自己好,并一直沉浸在儿子小时候要孝敬她的甜言蜜语之中。

好在王嫂悔悟得还不算晚,如果等到自己完全没有了经济能力之后再意识到这一点,那老境会是何等凄凉!

或许有人会说,王嫂的例子有点极端,但个人觉得,我们身边类似的啃老与不孝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即使子女都很孝顺,但结婚以后,要养孩子,还有很多家庭支出,如果老人需要钱,也可能存在心有余力不足的情况。而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不到万不得已,有几个忍心伸手向孩子要钱的?

因此,作为老人,到了60岁以后如果手里有存款,一定不能全部都给子女,最好是自己存着,如果子女遇到困难,可以视情况给一部分,这样还能适当的帮上一点忙;如果赶上自己生病住院一类事情,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子女孝顺又有时间的,可以陪伴 左右,子女没有能力的,可以请个护工,自己就可以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村六六十岁后的老人,把一生的积蓄交给子女还是自己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