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一本神作(十三)

思考,快与慢

第28章、公平性——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1、(由于损失厌恶)大范围的改革通常会失败。

  • 评论: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喜欢做出改变,因为改变带来的后果不是可以完全遇见的,很有可能会带来不良的结果;所以,任何改革要想实施,必须慢慢的稳步进行,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2、葛特蒙预测一种稳健的关系需要良好的互动与不好的互动的比例至少为

  • 评论:为了保持和别人的良好关系,要尽量减少冲突;但是冲突是不能避免的,因为只要有利益瓜葛,就会有纠纷。

3、(公司、机构等)因为不公平的行为招来的骂名是否会使他们追逐利益的行为收敛一些?我们的发现是:

  • 评论:新闻天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公司、机构被曝光存在不好的事情,这种曝光会让股价大跌,损失公司的利益,因此他们会适当的收敛,我想这个答案在中国应该更加明显。

4、不可利用市场的力量将损失强加给别人。

  • 评论:举个例子,老板每个月给我块工资,但是因为最近金融风暴、经济下行,生意变得很不好,公司也赚不到什么钱,于是老板和我说要降低工资,降低到元。我感觉很气愤,因为平时我任劳任怨做的很好,大家也觉得这样子对我很不公平,这就是利用市场的力量将损失强加给别人,多数人(的调查对象)都觉得这样做不公平;但是换个角度,如果现在我自己主动辞职了,老板重新以的薪资待遇招到了一个新的职员,这种情况下,你觉得公平吗?调查表明,的人表示可以接受。

第29章、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这章没有细读,也没有发现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30章、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1、我们的大脑有一个有用的功能,它会不由自主地去关注奇怪、不同或者是不同寻常的事情。

  • 评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特别的事情总能吸引我们的注意,例如:吃饭时有人大声喧哗、大街上有人穿着奇装异服、新闻联播主持人念错词、跑步时有人摔倒……,可以说一切和平时不同的事物都会吸引我们的眼球,我想到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问:
对知乎上的一个问题的回答

       依照书中的观点就能找到相应的解释。

2、他们发现,人们在评估风险时,如果(假象的)结果与情感有关(“碰见了你最爱的明星并亲了他一下”或者“遭受了一次疼痛但是没有危险的电击”),这种评估下对概率的敏感性要低于有关金钱得失的结果。

  • 评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实生活中发生诸如“飞机坠落”、“被雷击”、“被老虎吃掉”的事件纵使概率极低,但是因为这些事情激发了我们的情感,所以我们会忽略相应的发生概率而变得过分关注这些事件。

3、与抽象的术语相比,例如“风险”、“概率”(多大可能),用相对频率(有多少)来描述会使小概率事件得到更大的权重。

  • 评论:举个例子:

    说法一:研究表明,一年之中,全美有接近起谋杀事件是由没有服用药物的严重精神病患者造成的;

    说法二:研究表明,每年,在美国,你被精神病人杀死的概率接近,而全美有亿人;


       哪个说法给人的冲击力更强?显然是第一个,虽然两者是等价的。所以,数据也会“说谎”。

4、系统二在格外活跃的情况下才会看到那个说法(例如上面的两个相同意思的句子的不同表述方法)有另外的表述,才会发现这些说法能引发不同的回应。

  • 评论:评判两个说法是不是同一个意思,需要系统二保持活跃,但是大脑非常懒惰,要想调用系统二,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5、单纯的提及某个事件,通过对其进行生动性以及特有的概率描述模式就会增强其显著性。

  • 评论: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件事情会增加这件事情的可信程度和显著(夸张)程度。所以说一件事情的发生产生的效果不仅和这件事本身有关,还和这件事附带的其他因素有关,例如说事的人和情境。

6、(承上)当然也有例外情况,即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关注并没有提高它的出现概率:

  • 那些含有一个明显荒谬的论调使你想起它就会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例;
  • 或者是因为不能想象结果而使你认为它根本不会发生的事件都属于此类事件。
  • 评论:类似事件,例如:

    (1)明天太阳会从西边升起来;

    (2)屁股下的椅子会突然烧起来;

    (3)和一个没学过物理的人说,空气中的分子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会变得更加剧烈;

       人们不相信的事件,要么是完全是荒谬的;要么是超出他们的认知范围的事情,完全荒谬的事情一般基本上是错的,但是超出认知范围的事情则不一定。

7、对罕见事件的决策权重较低有一个绝对主要的原因:许多受试者从未经历过罕见时间!

  • 评论:百年一遇的洪水、干旱、蝗灾对我们90后而言遇到的并不多,所以我们很难感同身受,但是近两年世界局势突变,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让我们见识到了几代人不曾遇到的大流行病;郑州洪水,也让我们见识到水火无情。

8、“这是我们都熟悉的灾难循环,即先是言过其实,之后做出过高权衡,最后是忽略此事件”

  • 评论:一般人做事,不是太左就是太右。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快与慢》:一本神作(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