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早期那些影响宝宝心理成长的行为|跟着心理治疗大师学育儿 04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了提供成长环境的重要性,本篇就讲几个常见的破坏成长环境的行为。

01

哺乳是将婴儿与母亲两个人之间的爱付诸行动的表现,其本质是婴儿与母亲的关系

如果一切都是最自然的状态:一个普通而健康的妈妈,生活在一个与丈夫共同营造的普通和睦的家庭中,她的宝宝又是健康而且适时的来到这个家庭。在这种理想的情况下,母婴之间将有很强的情感链接,哺乳将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妈妈不需要太多的哺乳技巧,婴儿也不需要不断地称体重和各种身体检查,因为这两个人比任何外人都清楚,怎么样才更合适

然而现实是,妈妈可能也没有经历很好的养育过程,或者是爸爸没有,那么夫妻关系以及相对应的家庭氛围可能不那么和谐,如果宝宝到来的时间又不太合适,比如是意外怀孕原本不想要,或者是期待了太久才到来,那么这个家庭中干扰宝宝成长环境的因素就会比较多。

最首当其冲体现出来的,就是哺乳将变得非常困难。

“有奶没奶?”

“奶够吃吗?”

这两个问题是绝大多数新妈妈都会被问到、并且极其反感的问题。更令人讨厌的说法是:“哎呀,宝宝老哭肯定是饿的,你的奶不够吃吧!”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会反感这样的问题?因为她们攻击了你与宝宝之间的亲密关系。

我是宝宝的妈妈,这是我的宝宝;我给他喂奶,他吃奶。我有没有奶,奶够不够吃的问题居然是由我们两个以外的人来决断的。这件事情不可笑吗?不可恨吗?

但是这反感的情绪在有些妈妈心中可能只是一闪而过,甚至连她们自己都没有捕捉到。因为这样问并指导她哺乳的人,可能正是她亲爱的妈妈,或是权威的专家,也可能是强势的婆婆。于是她们把哺乳的能力交了出去,甚至有些妈妈把养育孩子的能力,也交了出去。

曾有一位刚出月子的妈妈跟我吐槽:

“我感觉我就是一个活动的奶瓶。整个月子里我不停地被我妈我婆婆喂各种下奶的汤汤水水,一天六顿。我儿子是由我婆婆和月嫂一起带的,我只有在喂奶的时候才能见到他。他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个头,我躺在床上,被解开上衣,我儿子被放过来吃奶,吃饱之后就抱走了。我抗争过几次,但是她们都说这是为了让我好好休息,何况我也不懂怎么照顾小婴儿。说心里话,我现在见到我儿子感觉挺陌生的,我有时觉得那个根本就不是我的儿子。”

还有一些妈妈则在自我坚持与自我怀疑中犹豫着,纠结宝宝的身高体重大便小便,担心自己的坚持会对宝宝造成不好的影响,一切不理想的数据和旁人的对比甚至小区偶遇的一个大妈的眼神,都可能引发她的焦虑。

这些显然都不会是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促进性的环境”。

02 

一个不良的外在环境,首先就会反应在宝宝的胃上。

胃是一个肌肉组织,而且构造还很复杂,温尼科特认为它有一个和妈妈所做的事情很像的能力,那就是及时调整自己来适应新的情况。

很多新手妈妈都曾经被告知,喂完奶后,你一定记得要让宝宝打嗝。为什么要拍嗝?大概是为了让宝宝把吃奶时吃进胃里的空气吐出来。那不吐出来又会怎样?宝宝可能会不舒服,可能会吐奶。

真的是这样吗?

温尼科特作为一个从业40余年的儿科医生,肯定足够了解宝宝生理发育的医学原理,但他却认为宝宝的胃也可以像新妈妈一样,自动的完成调整和适应,除非受到兴奋、恐惧、焦虑等情绪的干扰

如果母亲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哪怕可能只是某些时候,那么宝宝也会紧张起来,此时他的胃就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来适应。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大宝小时候我也被告知要拍嗝,并且没有人说过要拍到什么时候。我大约拍到四个月左右,实在是觉得很烦人才停止。大宝只吐过一次奶,那可能是我着急哄他睡觉,抱着他来回摇晃导致的。 生小宝时,大约是心态更加放松,加之也犯懒,我从没给小宝拍过嗝,她应该是吐过一两次奶的,记不太清楚了,因为那时的我已不像初次当妈妈时那么容易大惊小怪了。

温尼科特认为宝宝吐奶是一个正常的情况,就是表明进食过程受到了一些影响,因此他提出如果在消化阶段宝宝能够保持平静状态,将非常有助于他的胃工作。

如上一篇文章中所说,宝宝平静的状态和让宝宝平静的方法只有妈妈知道,因此,你会发现,不同的人传授给你的让宝宝不吐奶的方法都不一样。 

03 

在没有纸尿裤之前,为了减轻照顾婴儿的工作量,把屎把尿,这个不知道谁最早发明的方法,被一代又一代的广为传颂。

你肯定早就记不得,在婴儿时期排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了。温尼科特认为排泄会带给宝宝一种兴奋的感觉,当宝宝多次体验过之后,他会发现如果憋一下再排泄会更有快感,这种快感对于小婴儿来说是一个小小的狂欢,这种完全的体验会让他体会到安全感与价值感。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妈妈只要有点耐心等待着宝宝排泄就够了。但事实是即便如此简单的事情,焦虑的妈妈也无法做到。

好一些的情况是妈妈还没有等到宝宝排泄结束,就匆匆忙忙的给他更换了尿布,隔一会宝宝又拉尿了,那就再换; 不太好的情况是定时把屎把尿,还美其名曰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 更糟糕的情况是,每当宝宝几天没有排便,妈妈就会使用灌肠剂,主动帮助宝宝排便。(其实母乳阶段喂养的宝宝几天不排便都是完全正常的)。

经验表明,这些妈妈行为背后的焦虑、控制与恐惧,绝不会仅仅体现在干扰宝宝体验排便感受这一个方面。

因此,在第六章的最末,温尼科特再次强调: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是在妈妈对宝宝的日常爱护中铺垫起来的。

END

这是共读系列的第4篇,本期内容主要基于《妈妈的心灵课》一书中的第四、五、六章。感谢你的分享,请继续关注下一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早期那些影响宝宝心理成长的行为|跟着心理治疗大师学育儿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