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对土葬情有独钟?北大教授吴飞说,土葬有三大优势

文·段宏刚

“丧葬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指一个人在去世后,亲朋好友为他展开的一系列终极关怀,主要包括报丧、吊唁、哭丧、入殓、戴孝、下葬、祭祀等。

中华民族出现的丧葬风俗大约有10种左右,包括土葬、火葬、树葬、天葬、水葬、悬棺葬、二次葬等。在众多丧葬风俗里,土葬无疑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在中国创造了四个之最。

其一,产生时间最早,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

其二,流传时间最长,至今超过1万年。

其三,使用范围最广,历史上,天南海北不同地区的人都有土葬的习惯。

其四,涉及民族最多,中国的绝大部分民族有土葬的风俗。


从古至今,人们之所以青睐土葬,跟传统文化心理不无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农耕社会,人们普遍具有“以土为本”的信仰,认为一切生命的孕育和生长都离不开土,死后追求“入土为安”,坚持土葬,把土葬看作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最好方式,符合“尘归尘土归土”的生命规律。

二是人死后如果不安葬的话,人们担心尸体会被野兽叼走,也会污染环境,因此,就选择把尸体深埋在地下藏起来。《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葬,藏也。

三是中国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孝道伦理推崇土葬,让其一直流传下来。

然而,近几十年,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和限制,土葬不再成为主流方式,尤其在城市,火葬成为首选,许多人认为火葬比起土葬有不少优势,比如说,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等。


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其核心无非就是人死后到底是应该入土还是应该入火”?争论的双方各持己见,谁也说不服谁,到现在,这种争论声依然时常响起。

如果客观地说,绝大部分农村人是不愿接受火葬的,在他们心里,唯有土葬才显得最人道。这不是因为农村人思想观念保守落后,而是因为农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相对较小,农村守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

《孝经》里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一个人不论是生是死,他的身体都是父母赐予,不毁伤自己的身体,是体现“孝道精神”的开始。

在众多支持土葬的人里边,有一个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飞先生。他的学术研究方向是宗教人类学和礼学,他支持土葬,真正体现了一名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也很有说服力。


吴飞70年代初出生在河北沧州普通农家,小时候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从小学读到北大,每科成绩一直很优异,之后来到哈佛大学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到北大执教。

或许是受个人学术研究方向的影响,平常阅读时,吴飞教授喜欢看一些有关人类学的文章。某天,他在网上浏览时,无意中看到一篇关于人死后应该土葬还是火葬的文章,文章末尾有许多留言。

吴飞认真看完文章和评论后,觉得自己是研究这方面的知识分子,应当阐述自己的观点,以便拨乱反正。

很快,吴飞在个人账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核心观点是:土葬是人最后的尊严,人在死之后不能像烧垃圾一样被烧掉

在文章中,吴飞列出了自己支持土葬的三大原因,让其他人难以反驳。


其一,土葬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国人有崇尚自然的文化观念,把人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表现在丧葬文化里,对土葬格外看重,认为人死后只有埋入土下,才能回归自然,达到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愿望。

中国古典神话女娲造人,相传女娲使用泥土造人,这个神话传说在中国人心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让人们相信“人来自泥土,最终也要归于泥土”,只有如此,人的生命才算圆满。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近些年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一些人就提出为了节约耕地面积,应该在全国实行火葬。

这个提议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土葬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若抛弃土葬,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其二,土葬历史悠久,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

土葬在中国传承了上万年,早在远古时期,土葬的习俗就已经形成。远古人在亲人去世后,会把亲人埋入土下,在他们的意识里,人死后入土,跟大地融为一体,才给亲人保留最后的尊严。

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虽然也有火葬的习俗,但所占比例并不大,土葬自古以来是主流的安葬方式。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土葬虽然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但比起其它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现代人有必要把土葬传承和坚持下去,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寄托。

把一个好端端的尸体用火烧为灰烬,先不说尊重不尊重尸体,最起码,许多亲人在心理上很难迈过那道坎。


三,土葬对自然环境危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社会上有许多人认为,土葬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很大危害,应该将其摈弃。

吴飞对此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土葬在中国使用了上万年,从古至今,不知死了多少人,不见得土地面积和自然环境受到了多么大的危害。

那些坚持认为土葬会危害自然环境的人,完全是以偏概全。真正危害自然环境的是工业,而不是区区一个土葬所能左右。


实际上,人死后埋在地下,经过3——5年,肉体就会降解,再经过50——100年,连骨头都会分解,变成大地的一部分。分解后的尸骨,里边的许多微量元素还会变成土地的养分,促使长在上面的植物更好地生长。

火葬时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还会放出滚滚浓烟,以及刺鼻的气味。比起土葬,火葬在环境污染上显然要大得多,那些坚持火葬好的人,不知哪来的自信?

自古以来,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善于用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来承担社会责任,肩负起自己的担当和使命,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北大教授吴飞,用自己的声音,让人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教授和知识分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人为什么对土葬情有独钟?北大教授吴飞说,土葬有三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