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小说《孔乙己》里,主人公“排出九文大钱要温两碗酒、一碟茴香豆”的情节,可能是很多人对于「黄酒的初印象,黄酒属绍兴最为出名,因它历史悠久。」
北魏郦道元在《水注经》中说,春秋时期就已经有绍兴黄酒。这一次我们来到了越城的黄酒小镇,不只是循着酒香感受细酿冬日的味道,还想邀你一起品一品那缠绵在江南水乡里的人文情怀。
午后的黄酒小镇
黄酒小镇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浦,东浦素有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之乡之称。也是黄酒的发源地,曾涌现过500余家酒坊,小镇历史悠久,距今1600多年历史,繁华于宋代。
素有“越酒行天下,东浦酒最佳”之说,「这粉墙瓦黛的大门倒是把我吸引住了,展示着极具江南地域特色的市井风貌。」
小镇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情怀,这里是老绍兴文化的集中缩影,是近现代爱国家将领徐锡麟的故里。
走进大门,我们可以看到一尊徐锡麟烈士铜像——身穿长袍、手执书卷,昂首视前。「仿佛为我们展现出一幅革命烈士大义凛然、以身救民的画卷。」
再往里走,才发现里面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镇,正好碰到奶奶骑着三轮路过,生活在镇子里的大多是老人。
穿过窄窄的巷子,就是一片开阔的水域了,这是江南小镇独有的。
“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精致的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
懒洋洋的午后,河对岸有人在晒太阳,隔着河岸我能感受到那悠闲的气息!
卸下城市的浮华,行走在河边的老街上,整个人都很放松自在。
随处都有可供人歇息的地方,不管你是外来的游客,还是本就生活在这里。
看到这样画风的小店,仿佛一切还是小时候的样子,不曾变过,儿时我也曾穿着爷爷纯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儿布鞋长大。
如今的我们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漂亮鞋子,「这样做工繁琐、样子老旧的粗布鞋也已经被藏进了回忆...」
再往前走,我们没想到这里居然还别有洞天,是一个小小的黄酒博物馆,主要是不同时期的黄酒器具展示,「馆内还有早些年,人们用来磨稻谷、搡年糕的器皿。」
出了黄酒博物馆,河面上划来两只小船。阳光照耀下来,让流淌的河水越加波光粼粼。
兴福候昌王庙
穿过古桥,是一个道观——兴福侯昌王庙,观正前方是一个鼎式香炉,听观里的人说,清晨他们会在观门前进行太极或是古筝这样的活动。
小镇河边走一走
不似现在大多数商业化气息浓厚的江南小镇,纷至沓来寻求安静的人群导致了小镇的喧嚣,目前这里还是安静平和的。
远处是一个旅行团,导游手里拿着喇叭为游客讲解小镇的风土人情。
刚倒完痰盂的阿姨,「这里不仅有小镇人民生活的气息,还以一种很原始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
不远处传来一段靡靡之音,循声走去,问了小镇的人才知道原来是观音菩萨的生日,人们在以这样的方式庆祝,祈求菩萨给人们以最好的祝福。
师傅们闲时的吹拉弹唱,小时候看过奶奶请人来家里以同样的方式向菩萨祷告。
那时候不懂,现在想来,那时候奶奶在我看来无聊的迷信,都昭示着她的信仰和虔诚。
夜晚的黄酒小镇
正值晚秋,天黑得早,不知不觉就近了黄昏。小镇的夜景倒是较白天更有看头,倚着栏杆,看夕阳一点点下沉,白墙青瓦的人家升起炊烟袅袅。「晚风徐徐,身边是寻常百姓家热闹的声音却又不显得喧嚣,世界安静,只有你自己。」
小镇不少地方在夜晚看来才觉得有趣,光是这个藏在酒底下的灯,就全了创意和美感。
▲ 小镇夜景
河边走一走,这种时节夜晚是有些凉意的,更遑论是这处于水乡之中的小镇,「我们明明穿的单薄,但是在置身在这里,却只想不急不躁地走下去。」
两个步履蹒跚的老奶奶相互搀扶着从我身边走过,一下子就触碰了心里的那片柔软。
不知道当我们垂垂老矣,是否也能给自己漂浮已久的灵魂一个安歇之地,避开纷扰的世界,隐匿在平静的小镇,安静恬然地过完一辈子。
水乡的夜晚还是很耐人寻味的,灯光下的倒影更美更亮,静水岸边,灯笼红火,哪管隔岸有闲人!
老人们吃过晚饭便在廊桥上休息,和朋友们聊一聊今天的所见所闻,端的是惬意自在。
夜晚的古镇比白日多了些人气,有来往的车辆和人群,还能撞见爷爷奶奶接着孩子回家呢。
离开的时候回头看古镇,同样的场景,来时天尚早,可我反倒是更偏爱这夜晚的景象,在晚上,巷子还未彻底沉睡,我即便是初游至此,那些朦胧的灯光,悠扬的夜景,也会带给我一种,一种重温旧梦的味道。
游江南,写江南。而我也只是取其中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