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是认知的变现:一个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承认无知是智慧的开始。

最近,大家的股票基金收益都跌回解放前了吗?是不是在暴跌面前选择了躺平呢?心想“只要我不卖,就不算亏”。刚好,最近我看了一本专业的投资理财书《财富是认知的变现》,作者是重阳投资的合伙人舒泰峰,他在书中这样写道:“许多非专业的投资朋友可能都正在经历这样的炒股五阶段:

第一阶段 在火热的市场气氛中买进股票,一开始股价随着大盘天天涨,你非常开心,经常请朋友吃饭

第二阶段 好景不长,股票从高点回落,你买的股票的价格也随之下跌,这时你仍信心满满,觉得这不过是暂时的回调,股价肯定会涨回来并再创新高

第三阶段 事与愿违,某天,股价终于跌破了你的成本价,你仍然不信邪,咬牙坚持,只是这时信心已经没有那么坚定了

第四阶段 市场气氛进一步转冷,甚至没有人再谈股票了。你买的股票也跌到新底,可能比你购买的价格低了50%甚至更多,这时你终于心灰意冷,放弃了抵抗,但你并未割肉斩仓,只是任由股价雨打风吹去,再也不看股票账户。同时内心深处依然抱着侥幸的希望——守得云开见月明,只要没卖,只要我等,总有希望

第五阶段 现实比想象更加残酷,这一等可能就是3年、5年,甚至10年、8年。你望眼欲穿,回本无望,终于在内心承认了投资的失败。或者在急需用钱的时候,不得已割肉出局”

我是心理学专业的,为啥要看投资的书呢?当然,我也需要钱,不过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一点在于:万事万物,底层逻辑相通,所以,虽然表面上这是一本股票投资的书,但其背后仍然是心理和认知。 你一定听过巴菲特那句名言:“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也许你也像我一样,曾经因为一句话振聋发聩:“一个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这两句话说的其实是一回事。巴菲特说的是人性,后面一句说的是认知。而所谓“认知升级”,其实不过是懂得了人性的弱点,拓展了意识的范围。 正因为如此,舒泰峰在给这本书的序起名字时,使用了《财富是认知的变现,破财是认知的沦陷》这样一个标题,而这本书通篇12章,讲的全都是认知,比如:

以“自知者明”破解“过度自信”

以“理性自律”破解“贪婪与嫉妒”

以“长期主义”破解“急于求成”

以“安全边际”破解“禀赋效应”

..........

在《财富是认知的变现》这本书里,作者不但用无数经济学案例来解释12种人性认知误区和应对方法,每章都还有一个虚构的“巴菲特与老子的对话”,他用这种形式,把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和老子《道德经》当中的内容一一对应,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更让人感慨:大道相通。接触的内容越多,认知越宽泛,就越能意识到这一点——任何学科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不过,我仍然相信很多人会觉得不管是巴菲特还是老子,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太遥远,我们只不过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而已。但与之相对应的另外一极则是:几乎每个人都想赚钱,都有成为“富人”的欲望。这个现象再一次体现了人性的矛盾与复杂:每个人都想赚钱,但真正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学习赚钱的知识和赚钱思维方式的人,却凤毛麟角。 由此,我想起了猎豹移动CEO傅盛曾经改造过的一副人类认知的四个阶段图,在这张图里,他把人按照认知层级分为了4类


95%的人都处在第一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4%的人处在第二阶段 :知道自己不知道

0.9%的人处在第三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巴菲特和芒格就在这个阶段)

0.1%的人处在第四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老子应该在这个区间里)

如果说以上四个阶段有点“绕”的话,那或者可以用“美丑”这样更为简单的方式粗暴理解:

95%的人都处在第一阶段:不知道自己长得丑(自我感觉相当良好)

4%的人处在第二阶段 :知道自己长得丑(有自知之明)

0.9%的人处在第三阶段:知道自己漂亮 (清晰自己的优势,在打扮上会扬长避短)

0.1%的人处在第四阶段:惊为天人但却不知道自己漂亮 (世间最难得的境界)

按照这张图,95%的人都是在心智上“未开化”的人,这部分人做事,自认为凭借的是理性分析和判断,但其实不过是人性的本能,所以,会不断的在“人性的弱点”上栽跟头,沦为市场上的韭菜。 近些年来,以罗胖为代表的的一批知识分子逐渐打开了很多人的认知格局,虽然现在有不少人“自认为很懂”的点评罗胖等人不过是一群贩卖焦虑的知识分子,但我觉得说这种话的人,大多数都还没活出这95%的范围,因为真正实现了认知迭代的人,没有时间抱怨或满腹牢骚的评判,也不会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而是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范畴,在这个过程中,愈发觉得自己渺小无知,越发祛除人性的傲慢与偏见。正因为此,老子才会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才是破解过度自信等认知缺陷的根本。换言之,承认无知,才是智慧的开始。 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大的投资错误不是来自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来自心理因素。他列出了最影响投资的7个心理因素:贪婪、恐惧、自欺欺人、从众、嫉妒、自负、妥协。也许正是因为“心理”因素如此重要,所以心理学才能与多学科交叉,比如,大家都熟知的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的经典著作《思考,快与慢》就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最佳组合。除此之外,心理学与社会性的关系也更为密切,比如霍华德•马克斯提到的从众、嫉妒等,都与社会心理学息息相关。

写在最后

没有人能通过一本书就变成炒股高手,甚至也没有哪位经济学家能做到百发百中,未卜先知,但是扩展认知范围、迭代认知层级,却可以让一个人活的更从容通透,更能脱离“本能”的限制,从而也走的更高更远,就像站在160层的迪拜塔上看到的风景,肯定和站在自家阳台上看到的,肯定不一样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是一名专注干货分享的心理咨询师。欢迎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所有遇见,皆因同频。

你可能感兴趣的:(财富是认知的变现:一个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