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兴华教授,请您不要轻易谈创新

沃兴华先生

                        文ll  郭名高


        前些日子,沃兴华要在成都举办书法展览,听说海报已经贴出去了,却未能如期进行。消息称,相关部门对其作品有争议,是被叫停的。万般无奈,沃先生写了一封致歉信告白于天下。未料,书坛一片哗然,爱之者为其愤慨,恶之者非议尤多。这个社会,从来不缺乏喧嚣和浮躁。沃兴华因此卷入风口浪尖,也是始料未及的。

        沃兴华的书法创作,我是不大看好的,但我敬重这样的人物。

米芾《珊瑚帖》

        一位在场者曾著文讲过这么一件事:沃兴华受邀参加一个展览的评选工作,主办方给评委每人3000元润笔费,想留下他们一件作品。那夜,沃教授整了一个通宵,写废了一刀纸。早晨,他出了房间门,眼圈都是黑的,最后两手一摊,说没写出像样的作品。

沃兴华大字作品《藏晖》

        作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沃兴华名动书坛数十年,从来不缺少掌声和非议。有一年,石开在京城授课,沃先生竟然跑去旁听,闹得石开有些措手不及。

        沃兴华对书法那份虔诚,就此所付出的努力,可圈可点,值得我辈敬重。他勤于思考,笔耕不辍,一两年就出一部理论著作。先生学问渊深,思维活跃,对书法本体的思考极有深度,无论在书法史、书法创作论还是形式构成方面,都有不俗的成果。

米芾《张季明》帖

        沃展叫停之后,一家微信公众平台策划了一个系列活动,邀请一批书坛新锐临摹沃兴华的作品。这些人当中,有些与沃先生名气相当,有些创作实力不凡,在我看来,其中有几位甚至比沃先生写得还精彩。但不可否认,他们大多数受其创作理论影响。我固执地认为,沃先生可以称得上当代书法理论建设的先躯,其书写本身或许有些力不从心,但他的书学思想还是很有价值的。

王羲之《二谢帖》


        这些年,我断断续续读了他好几本著作,每次都有收获。其中有几篇理论文章,我是受了他的启发才完成的。沃先生的书在后期编排上极不讲究,图片质量差,有些作品甚至没有压平展,拍出来的效果让人很无语。书是单色印刷,与当代书画类出版物相较,寒碜得厉害。就是这样的书,却一版再版,盗版层出不穷。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买了他四本书法理论著作,都是那种大开本,咖啡色的封面,属于书法创作论系列。他的写作常将个人思考、创作实践融于一体,叙述简捷明了,不故作高深,很接地气。由此,读者多少可以感觉到他的真诚和朴素。

米芾尺牍


        沃兴华近年来着力在书法形式上做探索,认为形式是支撑书法内容的手段,也是情感寄托的载体,一切书法美学都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法来实现的。当书法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其创作手段、方法以及理念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沃兴华作品

        明朝出现了生宣和大尺幅的纸张,所以才有了徐渭、王铎这样的探索者。当书法由实用前提下的审美表达向读图时代转变,如何刺激眼球,营造视觉冲击力就成为书法形式的突破口。我们以传统的视角来关照这样的探索,显然有些不适应。

        沃教授一再强调创新,认为字法是局部元素,要服务于整体章法,将其归于书法的图式体系中来思考,认为这是一个突破口。沃教授引用冯班在《钝吟书要》中的句子:“书法无他秘,只用笔与结字耳。”他认为: 在传统书法中,章法的意义是被忽略的,至少是不受重视的。果真如此吗?且不论冯班在书法史上的影响深度和广度,看其后所引姜夔《续书谱》中这段话:“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王右军书‘羲之’字、‘当’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多至数十字,无有同者,而未尝不同也,可谓所欲不逾矩矣。”可以肯定的是,书法巨擘在字法上的求异图变,绝非与人炫技较能尔,而是将一个字置于章法的宏观视域下,进而使其有一个妥贴的位置和姿态罢了。

        王羲之《兰亭序》中有二十个"之”字,个个不同,那不全是对字法、笔法的精于锤炼,恰恰说明他极看重章法与笔法、结体的辩证关系。如果行文继续,再出现几个“之”,因为上下左右之别,必然出现另外的写法,他深黯因势赋形的道理。既然如此,沃兴华认定古人只重视字法和笔法,不能将字法归置于章法之下来关照的论断显然是站不住脚跟的。

王铎作品

        展厅时代,人们欣赏书法的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营造视觉上的快感而采取的字组、粘并、枯湿浓淡以乃夸张变形,古人已经用尽。比如米芾的尺牍、王铎的屏条巨幅,他们已经做得很到位。所以,沃兴华在书法形式上所倡导的创新并不是真的新,而是在分寸上跨了一大步。遗憾的是,他这样跨出的一大步并没有创作出理想的美感来。过犹不及,就是我们俗称的走火入魔。

沃兴华作品

                                  2018年7月9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沃兴华教授,请您不要轻易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