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资本论疑问

四, 只能用劳动时间衡量劳动价值量,正确吗?

在经济学中,从配第到马克思几代人所达成的共识是价值是各种商品共通的属性。但这个共通的属性如何表达和如何量化确实是让人分歧的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能确定的是大多数商品都是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即劳动量等于商品价值量。

马克思将抽象分析法引入经济学中,以寻找这个“共通物”量化是劳动时间,是天才的创举。但这并不说明马克思对这个方法的运用是正确的,严谨的。他对劳动的抽象是不彻底的,还保留了人这一要素形态,不符合抽象分析的规定。

对劳动进行更进一步的抽象之后,我们发现量化劳动量的抽象要素中除了劳动时间,还有在劳动中所损耗的劳动能量。即劳动的动力强度和劳动的时间。

无论具体的和抽象的劳动形态如何,这两种量缺一不可,其中,劳动力中的劳动强度是劳动进行商品创造中不可忽视的的动力因素。劳动时间是劳动的积累因素。劳动力在时间上的延续是劳动能量,所以,劳动的多少——劳动的量就是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等于劳动力在商品中所损耗的劳动能量。即Q=f(t)dt。

其中Q就是价值量,f()就是劳动力的延续在时间函数t,中的积累。

若令劳动力f在时间上均匀分布(为常量),且连续,有Q=ft

可见,价值量等于劳动力乘以劳动时间。这便是创造价值的定律式。

t有分、小时、日等构成时间的量纲,马克思将它挪用过来充当价值换为主要量纲。这种挪用表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不成熟的理论不具有普适性。

这种挪用与马克思的假设条件有关。马克思是在假设不同劳动中的劳动力都相等的相等的条件下给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的。此时由于不同劳动中所支出的都是社会的平均劳动力,不同劳动间的差别不复存在,

劳动力便由变量转化成了常量,于是Q=f.t便转化成了Q=at(a为常量),于是劳动时间是劳动中的唯一变量,价值只能由它来测量,从而也完成了量纲的挪用。

马克思是明确注意到了劳动中的动力因素的。但是,将劳动力限定在人的生理力上,且对不同商品的劳动强度和劳动量没有具体分析,而将劳动力给平均掉了不予研究,则是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事实上马克思的这种平均在当时那种以简单劳动和以简单商品交换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中,是成立且实用的。那时不同劳动中的劳动力

基本相等。

显然,在现代实际工业生产中,当劳动力在不同劳动中变化幅度过大时,各种商品的劳动量不能平均,于是劳动时间与价值之间的测量关系便立即瓦解。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之间的倍加关系,正好说明这一点。倍加关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复杂劳动所损耗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大。马克思对倍加关系进行解释时提到了受教育程度的问题,这与他价值是纯生理意义上的损耗相冲突。但这与劳动量和劳动强度大有关系。我在劳动的二重性中也有提到。

五,商品价值是劳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没有交换价值的商品还有价值吗?

商品价值是商品的劳动价值还是商品交换价值,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首先我们要对商品做一个定义。我认为商品就是拥有明确归属权,交换成功的可使用物品。

如果这样定义,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交换价值就是商品的价值。

但我们也要知道,大多数商品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少量的可以交易的资源或土地虽然可以交易,但并不构成人类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大多数商品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是需要耗费劳动量的劳动商品。

马克思对于价值的定义就是来自于劳动耗费的劳动量凝结。而不是交换。

至于交换后的商品还是商品吗?交换后的商品价值难道不受供需变化而成价值比例交换?

因此,我要说,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交换产生市场价值。劳动价值和市场价值都是商品价值的属性。简称为商品价值的二重性。但归根结底是劳动创造了商品,也耗费了人类劳动量。因此,商品的价值实质是劳动的价值。即使没有交换,他依然存在人类的劳动量,即蕴含了价值。你可以看做西经中的成本。

交换价值是人类在交换劳动价值中因供需变化而产生的劳动量兑换比例。他可以有劳动价值的表现存在,那就是需求完全满足的情况下实现的。。

六,剩余价值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还是在交换中产生的?

1,关于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我有不同的看法。所谓同行不同利,如果经营者没有适销的产品和策略,工人所创造产品的劳动价值是不可能实现为市场价值。和有没有剩余劳动时间没有关系。就像本论坛发表的论点,当劳动效率越高时,价值越低。(符合供给定理)因此,剩余价值完全由经营者创造的是成立的。和生产工人无关。工人创造的只是商品劳动价值。只不过当劳动工人作为消费者必须购买工厂产品时,他就必然受到资本家的剥削。那么只有这样马克思所论述的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逻辑才能成立。

2,需要指出的是,资本家如果只是以资金和资源来获取经营者获取的剩余价值,没有参加经营管理。那么他就不是劳动者,其获取的就不是他自己创造的劳动价值,而是依靠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价值。即剥削他人的劳动价值。

3,剩余价值是交换比较中产生的,只有经营者和资本家凭借产品优势以高于劳动者劳动价值的市场价值出售时,经营者和资本家才能所获得劳动者的多余劳动价值。这一行为谓之剥削。奢侈品不过是创新垄断的一种手段而已。

这其实就是劳动者与资本家贫富差距悬殊的一个原因。

工人用劳动创造了产品,换取了自身劳动价值。然后用劳动价值换取资本家手中的产品使用价值。但是由于资本家的产品市场价值大于工人劳动价值时,这种交换就出现了差异和不平等。工人只能少量交换满足需求。差异的劳动价值就成为资本家享用的剩余价值。

七,社会主义名词严谨吗?资本主义的未来

是否由无产阶级专政?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 资本论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