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主语是“孩子”

今天陪女儿去小区健身器材那里玩耍,远远望去,就看到好几个小孩子在那玩儿。等到走进小广场,就看见一个年轻妈妈正蹲在那儿揪着她儿子的胳膊,训责道;“你怎么回事,非得跟人家抢着玩儿?你总跑什么,总追着人家干什么?你就不能自己玩吗!找没有人玩的不好吗……”小男孩大概2岁左右,跟我女儿一样,面对妈妈的训斥,在他们脸上只能读到“妈妈生气了”这一个信号,至于妈妈的话他们能听懂多少,他们自己又有什么想法,鉴于他们的表达能力,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他们只知道妈妈生气了,说明现在的行为不对,至少目前不能这样了。

对这位妈妈说的话,我是不认同的。对于孩子之间争抢玩具,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家长的干预也许是有必要的,但不应该是这位妈妈所说的那样。“就不能自己玩吗”,这样的话如果一出现抢玩具的情况就和孩子说,长时间下来,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意识:不应该抢,不应该一起玩,要自己玩。可以预见,等孩子长大后应该也是不容易融入集体的,面对竞争往往也会采取消极甚至回避的态度。

回想自己的做法,当女儿遇到这种情况,我往往会对她说:“想玩这个是吗?你看现在有小朋友在玩呢,我们要排队,等小朋友不玩了就轮到我们了。或者我们可以先去玩其他的,等小朋友不玩了我们再过来玩儿。”往往这个时候,女儿都会说“好的”。有的时候,还没等我说,她就会自己说:“等小朋友玩完了,就轮到我们啦!我们得排队!”对于这样的情况,我的处理方式就是这样的。我想,让孩子建立起一个规则意识对以后不论是人际交往还是为人处事应该都是有些好处。

对于小孩子之间的事家长要不要干预,我也并不是很确定。因为之前的一次经历,让我对这个问题多了一些思考。回忆起之前带女儿去朋友家做客的一次经历。两个小朋友只相差两个月,相处的比较融洽。只在玩滑梯的时候,两个都要先上去,我就像之前一样,对她们说:“不要抢,排队一个一个上去就好啦!”这时,朋友说:“不要管她们吧,让她们自己解决吧。”听到她的话,突然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大部分家长现在都能意识到,对于孩子应该是引导为主,不能总是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遵循孩子自身的成长节奏。但真正在养育孩子的实践中,我们又真正做到这一点了吗?

举个今天发生的例子。上午女儿起床,照例我和她一起洗漱。洗完脸后我说:“好,现在我们去抹香香吧!”女儿说:“宝宝自己抹。”我随口道:“好的,没问题。”然后,我帮忙把面霜盖子拧下来,女儿就伸手自己去蘸油儿。看到她看着手里的油却不往脸上抹,我就说“妈妈教你怎么抹”,同时就伸出双手握住她的两只小手想教她。没想到却遭到了女儿的顽强抵抗,两只胳膊使劲晃动想要挣脱我的手。看到她这个反应,我就说“你怎么了,妈妈教你啊?!”她就一直喊“宝宝自己,宝宝自己!”看到她这样,我就有点生气,松开手说“好好,你自己来,你自己来,我不管了!”女儿知道我生气了,油也不抹了,干脆坐地上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观察我的反应,看她那个样子我一下子就没力气生气了,过去把她抱起来说:“妈妈就是想教你怎么抹油。好了,现在你自己抹吧。”然后就让她自己胡乱抹了。

这看起来像是一件小事,但真的小吗?我当时在生气,到底气的是什么呢?是女儿任性耍脾气还是根本是因为她没有按照我的意愿行事?我们真的做到了尊重孩子了吗?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一天天长大的同时慢慢习得各种技能。很多在我们大人看来无比简单的事情比如像抹油,对小孩子来说就是一件新鲜事,一项技能。毕竟,我们现在的经验是我们积累了二十多年三十年才有的,让一个出生才两年的孩子快速又准确地掌握他们显然是不公平的。很多家长其实都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总是不自觉地想要去控制他们,想让他们听话,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或者目标去发展。没错,他们是我们的孩子,但是,这句话里主语是“孩子”,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节奏,我们不能因为是他们的父母就想要去控制他们。

尊重孩子的成长,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且独特的。他们没必要活成我们心中的理想型,尤其是当这个理想型是我们期望自己本来应该是的样子的时候,孩子不是我们的影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孩子,主语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