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大结局:鸡娃的成就,是成绩单和病历本

窒息式鸡娃教育的尽头,

换来了一个“破碎”的孩子。


电视剧《小舍得》即将要迎来大结局。


好不容易,故事的最后:


子悠笑了。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看得让人心疼。


词条冲上热搜后,阅读讨论量也高达1亿。


原来,许多观众也和我一样。


我们都开始不记得,上次看见这个才读五年级的11岁小男孩,他真心欢喜地露出笑容是什么时候了。


颜子悠失去欢笑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家长自己都没意识到的:


他们亲手打造的一所名为教育焦虑的围城,困住了多少孩子本该有的快乐和童真。


对剧中颜子悠的第一印象,是他顶着学校尖子生的光环。


在母亲田雨岚半逼迫半带炫耀地唆使下,站在家庭聚会的众人面前。


木纳却流利地背诵起圆周率后的一千多位小数点。


他学习上的优秀,自不必说。


难能可贵的是,子悠还从来都不是一个只会啃书本的“书呆子”。


他有梦想。


对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有时间就爱观察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


关于小蚂蚁、小昆虫的特征知识,他张口就能娓娓道来。


心愿是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生物学家。


他有爱好。


子悠十分喜欢踢足球,有着自己崇拜的偶像C罗。


加入学校足球队训练,或周末到草坪上与爸爸竞技。


是他完成繁重课业后,唯一能得到的闲暇轻松时光。


他很懂礼节。


自己母亲和大姨南俪,是经重组家庭后才成的姊妹。


因老一辈的恩怨纠缠,外公前妻赵女士,鲜少有给他好脸色瞧。


可只要在路上碰见,子悠总会主动打招呼喊:“赵奶奶好!”


他还暖心细腻。


欢欢考试成绩倒数,从聚会中备受打击地痛哭跑开。


子悠边看着边记在了心里,见欢欢上学时独自坐着发愁。


他既是送礼物又是轻语相哄,尽力地逗欢欢解忧开怀。


起初我以为,颜子悠理应是全剧里,最有望成长为阳光开朗,且拥有锦绣前程的孩子。


和米桃相比,他家境优渥。


不必被迫承受父母对生计三餐的窘迫和压力。


和欢欢相比,他学有余力。


不必担心因成绩不理想而受到周遭的冷嘲热讽。


却万万没有想到,方方面面都看似领先在起跑线上的子悠。


反倒成了第一个被击垮倒下的孩子。

打倒他的,不是别人。


正是母亲田雨岚的无底线掌控和舍得。


儿子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她统统都视而不见。


皆因,都不是她想象设定中,自己孩子该有的模样。


毋庸置疑,如果说家长们的“鸡娃”操作有段位。


田雨岚绝对是能拿王者级别的人。


因为在一次考试当中,孩子有道考题没做出来。


分数差了,导致在班级里的排名降低了。


作为家长的田雨岚立马如临大敌,怀疑授课钟老师在课里课外教导的内容有所差异。


立即不依不饶地向学校高层领导举报,要让老师失去公立编制的工作才肯罢休。


后面为了给儿子争取多一个进入「奥数金牌班」的名额,手段使尽。


利诱胁迫在自己家当帮工的米桃妈妈,“说服”她放弃女儿的入选资格换给子悠。


又向母亲蔡菊英卖惨鼓劲,让她软磨硬泡地把南叔从区长那里卖老脸求来的额外名额,夺过来。


时时刻刻都像是拉紧了发条的“赶娃”机器。


一边绝情,一边得意。


只要是为了儿子的学习,对于田雨岚来说,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妥协和斗争的。


而且,这份妥协和斗争,还往往被打上“为你好”的名号。


孩子被挤榨得,连说“不”的权利和余地都没有。


至于“为你好”的标准是什么?两个准绳。


唯有成绩才是硬道理。


唯有看得见排名分数的科目才最有用。


充满着满满的功利味道。

为此,孩子的梦想,可舍。


知道儿子想当生物学家,她嗤之以鼻。


数落说,“只顾着玩你那些恶心兮兮的东西,我迟早给你扔掉。”


生物是能出成绩还是帮你拿奖杯?能帮你上重点好学校吗?


孩子的爱好,可舍。


因挤出更多的时间给孩子上补习班,出尔反尔地停掉了儿子仅剩的兴趣足球课。


面对孩子的求情,她只顾着嘲笑打击。


踢足球有什么用,水平又达不到特长生的程度,是要冲刺世界杯还是为国出征?


连孩子的尊严和感受,也可舍。


机构老师带着新仇旧怨,当着班里所有学生的面,辱骂子悠。


“门口石狮子踢不动”,“脑子装混凝土”,“榆木脑袋”……


种种难听的话语不堪入耳。


可田雨岚处理方式,只是翻出孩子A+的成绩单,避重就轻地糊弄过去:


“其他的都是虚的,只有成绩才是实打实的。”


接连几番“被舍得”下来。


颜子悠眼里早就没有了光,也失了笑容。

他的自由意志和感受,从来没有被当成一回事。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非常不喜欢「鸡娃」这个流行词。


在我看来,它只是一个企图将孩子「物化」的隐性高级词汇。


是一针打在孩子身上,痛在孩子心里,却用来缓解了家长焦躁和不安的——成人疫苗。


若说有所舍,必有所得。


田雨岚狠心地舍得了孩子的所有:兴趣爱好,面子感受统统不顾了。


高压狼性的教育之下,有得到什么吗?


有得。


得到的,是孩子一落千丈的成绩。


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价值感。


感觉只沦为了满足父母期待而存在的,负责考试和学习的工具。


家长划好了一条坐标明确的路给孩子走。


偏偏失去了自我锚点的他们仍终究迷航。


得到的,是母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决堤。


田雨岚觉得除了儿子成绩,其他的都是虚的。


可同样,儿子觉得母亲的爱,也是虚的。


因为他感觉不到,母亲的爱除了成绩,还落脚在何处?


“我觉得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得到的,是性情大变的儿子。

感觉不到被尊重和在乎的子悠,开始愈发沉默麻木。


拼命抠挖自己的手指头,哪怕流血破皮也不停手。


这是一个11岁的男孩,仅剩的宣泄途径。


垂下的眼帘,深藏着谁也读不懂的情绪。

最后还得到的,是一纸病例书。


参加“蓓蕾杯”数学竞赛的子悠,答题的最后突然反应过来:自己可能拿不到第一名。


这时,母亲的训斥,父母的吵架争执,无休止的比拼;


都在眼前交叠浮现,他开始变得恍惚失控。


撕了试卷,掀倒考桌,冲出了考场。


甚至后来出现幻觉,想象出一个不存在的“朋友”大龙。


经医生诊断,是因长期压力过大,出现精神失常的迹象。


有人说,子悠病了疯了。


但我觉得,他是怕了也累了。


极需找一个能隐藏的地方躲起来,自由呼吸。


像电影《阳光普照》里品学兼优的哥哥阿豪,盛满了家人的期待却选择走上自绝之路。


他说:“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包括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母亲24小时不间断的“阳光”,把子悠烫得体无完肤。


朋友田大龙的存在,正是那处儿子要的阴影角落。

田雨岚终于清醒和明白:

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也不负责解决父母人生的遗憾和问题。


她的焦虑和功利,才是孩子自由成长的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这一生有三个阶段:


懂得父母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和允许孩子的平凡。


田雨岚和南俪她们后来认清了一个真相:


窒息式鸡娃教育的目的,为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成全的是自己的人生。


“我们不是想要孩子有个好前程,而是我们自己想要一个有好前程的孩子。”


“不知不觉中,我们给孩子的爱加了很多条件,可孩子对我们的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甚至,她们心太急了。


忘记了,每个孩子都是自带饭碗来的。

这个饭碗,或许普通,或许不凡。


不论如何,都无需着急忙慌地打碎,给孩子换上了流水工业化的塑料瓶。


还怪孩子游得太慢,爬得太缓。

正如《陪孩子终生成长》中有一段话: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要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长。


你能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

最终,他长成的样子一定和你设想的不一样,但一定有惊喜。

不以成年人的思维判断和评价,来干涉孩子。


而是用爱和鼓励,来支持和包容他们。

舍什么、得什么,应该交回给他们自己选择。


我很庆幸,《小舍得》的结局:是田雨岚和儿子和解,和自己和解。


送给子悠新的足球和球衣,还贴了他最爱的C罗海报。


把架子上的奥数奖杯换成了子悠踢球的照片。

子悠笑了,很开心地。


她说,“我为他赌一次,就让他自己走,走弯路去。妈妈陪着呢,怕什么。”


舍下焦虑,方得圆满。


来得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

本文编辑:暄翊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舍得》大结局:鸡娃的成就,是成绩单和病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