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的“三大堑”(2018-10-04)

曾国藩后来总结自己的一生,说自己吃过四次大亏,叫“四大堑”,头两次都是跟智力相关的。(因字数限制,先分享曾国藩的前三次大亏)

【秀才考试被考官公开批责】

第一次是他第六次考秀才时,考得还不行,学台大人悬牌发布公告,写给曾国藩四个字的评语:“文理太浅。”但他又认为曾国藩是个可造之材,就给他搞了一个身份:佾生。

“佾生”就是指考秀才虽未入围但成绩尚好者,选取充任孔庙中祭礼乐舞的人员。学台大人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你这个佾生可以来伴舞。所以,曾国藩把这件事当作人生中第一次奇耻大辱。

【“画图甚陋”遭同时讥笑】

第二次发生在跟咸丰皇帝打交道的时候,咸丰1851年上台后,下诏“求言”。曾国藩就上了个奏折,建议皇帝“日讲”,就是给皇帝上课,加强学习。咸丰皇帝说这个想法不错,你写个方案吧。

曾国藩就写了个方案,还画了一张解释日讲讲堂的布置图给大家看。结果讲稿在传阅之后,所有的同僚都嘲笑他说,这图画得太丑了。一个农家出身的腼腆少年,怀着一种壮烈的心志想干一件事,结果却被所有的人嘲笑。所以,他认为这是人生中的第二次奇耻大辱。

总之,在历史上,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曾国藩,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笨笨的形象。

【批判皇帝与被“京师权贵唾骂”】

经过“第二大堑”,并没有使曾国藩沮丧消沉,反而更加激起了他和官僚体系战斗的决心。咸丰皇帝登基之后,按照惯例要求群臣直言进谏。这个时候作为臣子,轻描淡写地提上一两条,比如“领导太不爱惜身体”之类的就可以了。可是曾国藩老老实实地写了一封奏折,叫《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指出了皇帝的三个毛病。

第一条,说咸丰小事精明,大事糊涂。他批评皇帝有“琐碎”之风,成天把精力用于挑大臣们的小毛病。任何一个有智商、有自尊心的人,恐怕都受不了这个评价。

第二条,说咸丰“徒尚文饰”,不求实际。鼓励大家进言,大家提了不少意见,其中怎么也会有几天有见解的吧?结果却都是批了“无庸议”三个字,没有一项落实,就只喜欢搞表面上那一套。

第三条,说咸丰刚愎自用,出尔反尔,自食其言。一开始说听取大家的意见,现在却动不动就说大权“朕自持之”“岂容臣下更参未议”。

咸丰皇帝果然就急了,当时拿到这个奏折,“咣叽”一下就给扔地上了,马上就要派人办曾国藩。结果被边上的人给拦住了,说是您老人家自己求直言的,这个时候再杀人不好吧?所以曾国藩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曾国藩早年就是一个典型的愤青。单线思维,唯我独革、愤世嫉俗。做起事来手段单一、风格强硬、纯钢至猛、一往无前。因此处处碰壁,动辄得咎。中年以后,曾国藩终于在与世界的战斗中变得圆润了。总结生平,曾国藩多次说挫折是他长进的动力,因此也经常鼓励他人,在遭遇挫折之际咬紧牙关,不屈不挠,化被动为主动,以扩展心胸、增长本领。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一生的“三大堑”(2018-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