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鼓励孩子争第一?

要不要鼓励孩子争第一?

图片发自App

01

“你看豆豆画的多棒啊!你要多向他学习。”
“今天吃饭,弟弟比哥哥快!”
“我们来比比,今天吃饭谁吃的多!”

逢年过节,遇到家里的亲戚,这样的问题都逃不过:“大宝,这次考试你考了第几啊?你看,你表哥这回又是第一,厉害不?”

很多人认为,这是在鼓励孩子竞争,激励孩子上进。

这是真的吗?

让孩子关心“我和别人比是什么样子”,而不关注我自己做事怎么样,我的能力怎么样。这样的孩子,往往过于重视结果,在乎输赢。

所以越这样鼓励孩子竞争,孩子反而越胆怯,无法面对挑战;或者过于注重结果,失去了平常心,结果反而不好。

02

有些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自我感觉良好,总会找出各种理由安慰孩子。

比如,老师夸某个小朋友吃饭快,孩子不高兴了,妈妈就安慰他,“没关系,她是女孩子吃饭第一,你是男孩子吃饭第一”,或者“她是5岁第一,你是4岁半第一”。总之,能找出各种理由来安慰孩子。

可能妈妈会认为,这样做很好,能让小朋友慢慢明白各人有各人的好。

不过,小朋友可能接收到的信息是,“我每次都应该是第一”。

总有一天,妈妈会好不到这样那样的理由和借口,孩子会怎么样呢?

事实上,找各种理由让孩子认为自己是第一的做法,让孩子失去了在面对各种情况,包括成功和失败的时候,锻炼评估自己、疏导自己情绪的机会,反而阻碍了他的成长。

03

毋庸置疑,将来的社会是全球竞争的社会,我们当然要让孩子做好准备。

但是,怎么让孩子做好准备呢?

首先,父母要做的,是淡化不必要的比较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两种做法,看哪种做法跟合适——

小朋友穿外套等着排队出去玩。老师给穿衣服快慢打分,分数最高的一组先出去玩。

表面上,孩子们为了争取先出去玩,快点儿穿衣服排队。但是,时间长了,可能有动作慢的小朋友会被同一组的人埋怨;也有可能有的小朋友偷偷盼着别的组的人穿慢点儿。

另一个老师说,现在天冷,出去玩都要穿外套。如果你已经穿好外套,到老师这里来,老师看看你拉链拉好了没,然后你就可以出去玩了。如果你需要帮助,你也可以到老师这里来。

穿衣服是为了把暖,不是比赛。也许有的小朋友会稍微磨蹭一下,但是从长期来说,养成了习惯,事情就会越来越顺利。

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我们的生活、学习、人生不是比赛,吃饭是为了自身成长,整理东西是为了房间整洁。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注重事情本身,注重过程,而不是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用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其次,正确评价的力量:对事不对人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讲,幼儿的特点是:通常不能准确地自我评价,对自我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来自外部评价,比如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老师和父母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自我评价。

如果父母和老师经常用“你和别人比是什么样子”,来对孩子进行评估,那他们今后会以别人的成绩和能力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

如果比别人好,他们可能会觉得很成功;如果没有别人好,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失败,甚至嫉妒别人。这样的“比”,不仅使父母看不清孩子的特点和潜力,也让孩子觉得迷茫,认不清自己。

大家可以比较以下两种说法,看看哪一种比较合适。

第一种说法:“乐乐这次作业做得非常整齐,大家都要向他学习。”
第二种说法:“乐乐,你这次作业做得相当整齐,我想你付出了很大努力,我很为你自豪。”

第一种说法,对人不对事,让大家学习乐乐,把乐乐当标准。第二种说法,对事不对人,指出乐乐付出了努力,强调做事的过程。

很明显用第二种方法来鼓励孩子比较好。因为这种表达方式指出了我们要学习的榜样不是某个人,而是某种行为或态度。

淡化不必要的竞争,正视不可避免的竞争,让孩子在期中领悟过程,而不是关注输赢。帮助孩子学会以解决问题的思维面对竞争的失败,既不为失败自暴自弃,也不为成功沾沾自喜,并且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这些对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来自陈忻《养育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不要鼓励孩子争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