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爱因斯坦,很多人马上会想起他的照片:蓬乱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光,还喜欢叼着烟斗,一个典型的科学怪咖的形象。
爱因斯坦父辈均为犹太商贩,他们思想开明且重视教育。
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
这位被后人誉为“天才”的人物在16岁写出了第一篇理论物理学论文,题为《磁场中的以太状态研究》。
爱因斯坦小时候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一一喜欢专注于更安静的事情。解智力难题、用拼装玩具搭复杂的建筑结构、摆弄叔叔送给他的蒸汽机车等。
四五岁时,爱因斯坦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那一天他卧病在床,父亲赫尔曼给了他一个罗盘。与平日里通过接触而起作用的力学方法完全不同,小磁针被某种神秘的力场牵引着。
他后来回忆说,那种神秘的力量使他激动得浑身颤抖。
没过多久,在钢琴演奏方面颇有造诣的妈妈也送给了他一件礼物一小提琴。这件礼物同样伴随他终生。
对爱因斯坦来说,音乐除了消遣之外,还可以帮助他思考。后来他一感到一筹莫展或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他就会沉浸在音乐中。
在思考广义相对论的那段时间,爱因斯坦经常深夜独自一人在厨房拉琴。他一边思索复杂的问题,一边即兴创作旋律。
1894年的秋天,爱因斯坦离开了高中,在父亲的公司里帮忙。在这期间,他很好地了解了磁体、线圈和感生电流的运作方式。
1896年秋天,17岁的爱因斯坦自学考入了苏黎世联邦工学院。
不过他经常逃课和朋友们自行研读最新理论,还喜欢在瑞士苏黎世附近的阿尔卑斯湖驾驶帆船游玩。大学毕业之后,爱因斯坦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随后几年中,他偶尔会做出一些小发明,顺带做一些家教。
直到1902年6月,爱因斯坦在朋友的帮助下入职瑞士首都伯尔尼的专利局,成为一名专利申请审查员。爱因斯坦在那里度过一生中最具创造性的七年。
1905年爱因斯坦接连实现了多项突破:他提出了光子假设,间接证明了原子的存在,解释了布朗运动,颠覆了时间、空间概念,
确定了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物理学中最著名的方程E=mc2,创立狭义相对论。
1907年11月,爱因斯坦正在为一份科学年刊赶写一篇解释狭义相对论的文章。但他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人在自由下落时是感觉不到自己重量的”。
随着这个令他震惊的领悟,爱因斯坦开始通过引力与加速的等效来推广相对论,并把这称之为“最幸福的思想”。最终于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1919年对爱因斯坦来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
第一件事是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和戴森带领的观测队,利用日食现象成功观测到了光线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的偏移数据。
许多媒体对这件事都做了大量报道,说爱因斯坦推翻了牛顿的理论,甚至有人说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这下爱因斯坦不仅在科学界,甚至在公众心中都获得了极高的声望。
第二件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德国作为战败国不仅自尊受到了挫败,还背上了沉重的赔偿债务。
一部分德国人为了寻找替罪羊,把战败的原因归结到了犹太人身上,认为犹太人出卖了德国,于是德国反犹主义开始抬头。
刚好这时候爱因斯坦刚刚成名,他是一名犹太人,也长期居住在德国,所以也成了反犹主义者的攻击对象。
1922年,爱因斯坦因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接下来的3年里,他继续为量子理论做着巨大贡献。
20世纪世界战争频繁发生,身为犹太人的爱因斯坦也被困其中。
中学时,爱因斯坦就蔑视德国专制主义学校和军国主义气氛,并为此放弃德国国籍。
1933年,因号召民众全力反对法西斯,德国纳粹政府查抄他在柏林的寓所,焚毁其书籍,没收其财产,并悬赏10万马克索取他的性命。为此,爱因斯坦一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
1955年4月,病痛频繁侵扰爱因斯坦。
他倒在盥洗室被送医院后,拒绝了手术治疗:“我终归是要走的,什么时候走并不重要。”
但在生命最后一周,爱因斯坦依然放不下对核武器使用的担忧。
4月11日,他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这份宣言促成了帕格沃什会议,科学家和思想家每年都会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控制核武器。
4月18日,凌晨1点刚过,76岁的爱因斯坦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的床头放着预备在以色列独立日发表的演说草稿和十二页写得密密麻麻满是删改痕迹的方程。
爱因斯坦为什么能够一次次发现颠覆性的理论呢?
主要是和爱因斯坦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性格特点有关,赋予了爱因斯坦颠覆常识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