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久不见,我又回来了。结束了上周线代和电学的期中考,趁着下周新一轮考试还没来的时候,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初次见到它,封面是一个女孩子,年轻却沧桑。我本以为她应该是和我一样年纪的人,读完全书才发现,她那是不过才16岁。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新疆人,从西北千里迢迢赶到东南(东莞),为了写作真实亲身在女性工厂干了一年左右,写下了十几个女孩子的真实故事。正如她所说:‘我要用我的肉身作为楔子,深深地插入生活底部。’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与我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
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不算大富大贵,普普通通的家庭,父母供养我们读书,让我们用知识给未来铺路。我今年二十岁,国庆的时候自己去武汉玩的时候,家人依旧觉得我还小,外面不安全。
可是那些女孩子呢?15.16岁,初中刚毕业的年纪,正是该在父母怀里撒娇,在教室里读书的年纪,她们选择了南下,选择了东莞,选择了每天十二个小时不复杂却要重复七百万次的工作。她们的生命就像被拴在了那台机器上,机器不停,工作不停。
2.
我仔细看了每个小故事中的主人公后,发现不论她们长相怎样年龄多大,也不论她们受到或曾经接受过怎样的教育,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来自各种偏远地区的落后乡镇。
这个共同点代表着什么呢,我认为大概是改革开放留下贫富不均的问题,在农村显得尤其严重。我不是在以上帝视角来俯视她们,我只是觉得,正是因为环境的限制,让她们无法理解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因此这样,她们的未来似乎已经被定格在例如富士康这种大厂里小小的一块地,被定格在一次又一次重复中,被定格在广东闷热的梅雨时节。然后她们找到同样来打工的男人结婚,生下孩子,长大继续打工,就这么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我爸爸对我说过,现在这个社会,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了,我们拼尽全力努力,也不过为了保留原来的位置。向上走的大门几乎快要关闭。
我心疼这些女孩子,心疼中国乡村中无数这样的家庭,心疼贫富不均下的牺牲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人,还是处在弱势地位的女人,要想往上走,无非两种,第一拼劲全力奋斗,第二作为菟丝花依附于男人。
很不幸的是,这本书描写的几个女孩子,都做了后者。这也是让我辛酸却又在意料之中的结果。
写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吧。
3.
2000年的常湘女,二十岁。
2000年的阿健,五十一岁。
常湘女从岳阳乡村来东莞找工作,看到公交车就跟在后面,边跑边招手,不知道应该等在站台上。
阿健是香港人,喜欢穿西裤,系暗色系领带,银领带夹上颗绿玉。
阿健在东莞第一次见到湘女时便看上了她。20来岁的女孩子,青涩的像葡萄,一咬就流出汁水来。
阿健追求湘女的过程很简单,或许跟他追求别的女人也一样。他带她到处吃东西,带她看遍祖国美好山河。不知不觉,湘女爱上了这个大她三十岁的男人。
可是后来啊,这个男人腻了,湘女被一脚踹开,在没有往日的温存。男人送她的东西看似多,却没有一件像车子房子一样的大件。这也是那个男人的精明之处。
从20岁到28岁,一个女人生命中最美好的八年,她献给了他。然后在衰老之时,被一觉踹开。痴心的湘女一直在等,等一个永远不会再回来的人。
我生气她这样,但也心疼她。因为这是中国无数工厂女孩们的现状。我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咒骂她们,同时女生,我知道这个社会对女性有多么不平等,我也知道这是别无选择的路。这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中国。
4.
看完这本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能来到北京后,身边认识了太多不论是家庭还是自身条件都很不错的人,心里难免产生误差。
上个星期五,我申请的学校中英大学生双创项目落选,我在13号线里哭的稀里哗啦;想要跨专业申请国外的大学于是每天一边上着沉重的专业课一边备考雅思GMAT;一瞬间我几乎要怀疑自己来这里的意义。
但是今天看完这本书,我想我该知足了。大概人的欲望就是在不断膨胀的吧,见到了更多,于是想要的更多。可是当你回头看看,有多少人在仰望你的位置。
应该感谢父母让我接受了完整的教育,让我对未来有了规划,让我不至于像那些工厂女孩一样为了一个月两千块奔波。
那么亲爱的你们,一起加油。不管你是工厂女孩还是大学学生,我们都要努力奋斗,为了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