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静心法(三)

三部曲


当情绪生起的那一刻,你可能在做任何事


可能在工作、可能在吃饭、可能在走路、可能在休息


不管在做什么,觉察到情绪,清晰地看着它


比如愤怒的时候,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是愤怒的,不要心里说:“我不生气、不生气、不生气…”


这叫压抑


正念状态下人是敞开而接纳的,是如实如是地看到自己就是这个样子:


“我现在在愤怒”

“我现在在悲伤”

“我有点害怕”

“我有点兴奋”

“我在嫉妒”

“我在傲慢”


面对并接纳自己的情绪,然后才有可能放下情绪


面对、接纳、放下,是正念的三部曲


虽然面对了不一定接纳


但不面对,根本就不可能接纳


不接纳,就不可能放下


以完全的平等心,保持清晰地觉知力,不顺从情绪,也不抗拒情绪


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够拓宽心量、提升素养


这就是“正念静心”的基本过程


两个基础


在聊重点之前,前2篇的铺垫是十分有必要的:


1、如果不认同情绪的内源性,则根本不会产生“正念”


2、若不是因为我们日常情绪处理方式有漏洞,也不需要正念


正念,有两个基础:


1、觉知力

2、平等心


1、当一个人认为情绪来自外界,就说明他已经失去觉知


2、当一个人心不平等,要么就会抗拒情绪,要么就被情绪牵引


因此,“正念”是一个不偏不倚的 正中之道


平等心意味着不执着,这种心是不容易产生的,我们一般人受限于习性反应,很难不执着


觉知力意味着清晰明了,这种心也不容易发掘,当我们陷进某种感官的感受的时候,就会失去觉知力


因此一个情绪化的人,肯定不会有平等心和觉知力


没有平等心和觉知力,就不存在“正念”


唯一时刻


可是,想要在情绪生起时的一刹那,能立即觉知到,非常难


我们往往要隔几秒钟才能察觉到自己情绪,这是我们一般人的状态


而短短不到1秒钟的时间里,人就会被情绪带跑,当我们觉察到的时候,情绪已经发泄出来了,想回头都难


有些人说,要『 活在当下 』


如果不能当下觉知到自己的情绪,怎么能叫活在当下呢?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有事明日愁”,只是跟随当下的欲望,沉迷在快乐的情绪中,不存在觉知


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当下觉知,所以才会被情绪带走


若情绪生起的一刹那当即觉知,哪里有情绪奈何得了我们?


禅宗常常讲:“不怕妄念起,只怕觉知迟”,觉知晚到1秒钟,就可能会出问题


所以我们才需要进行心智的训练,把当下的觉知找回来,就是修行


正念静心,只在当下


离开当下这一刻的“静心”,不能叫静心,叫妄想


可以缅怀过去,也可以策划未来,但一定要保持当下的觉知


正念静心既然是在当下,就不需要刻意安排某个方式去练习,行、住、坐、卧、吃、喝、拉、撒的时候都可以练习“正念静心”


浅谈训练的方法


我们一开始,可以先训练“延迟表达”:


当情绪生起时,先暂时压抑住,从0数到30,再决定要怎么表达


那个时候觉知来了,再去做决定,绝对比30秒前做决定要好


随着反复训练,我们会渐渐增进对情绪的掌控力,内心也越来越不受外境影响


情绪未生起时,也同样可以训练


空闲时,闭上眼,静坐


不需要观想,也不需要刻意压制念头,不需要做任何额外的事,就简单地“观察呼吸”


将念头集中在鼻孔,仔细观察自己的呼吸,气息进来时观察它进来,气息出去时观察它出去


不需要做任何事,不需要调整呼吸,只需要观察就好;


如果念头跑掉了,去想别的事情了,觉察到自己在想别的事,把念头拉回到观察呼吸上


持续专注地观察十几分钟,每天做一次


这个方法就是“观呼吸”,Observe Breathing


最简单的方法能起到最好的静心效果,不巧妙、不高深,无条件、无风险,任何人都可以做


每天多多少少静坐一会儿,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当然,睁开眼也可以


吃饭的时候,就仔细观察饭的口感、味道,知道自己在吃饭


运动的时候,就仔细观察身体的动作、感受,知道自己在运动


任何时候,不择地点,保持觉知,Stay Aware


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可能完全做到,但也正常


所以平时要多进行训练,在突发状况到来时才会有所准备,否则临阵磨枪肯定是来不及的

心智的训练,是让人变得高贵的捷径


我们之间的差别,往往不在于知识的多寡,而是对自己的觉知力,能够自我觉知的人,一定能正确对待生活


心理层面、哲学层面的东西,很好讲,但终归做到了才是真本事


我们的心出了问题,制造种种的不幸,就好像生病了一样,正念是唯一的良药;光知道有药不行,得坚持吃才能治好


等到药到病除之日,便无病人也无药


所以我们一起努力,不要放弃治疗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念静心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