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魔法》:早起这件事,骗了多少年轻人?

“在天亮之前起床是个好习惯,这将有助于你的健康,财富和智慧。”

——亚里士多德

1、

“早起”,对多少人来说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在《早起魔法》作者杰夫·桑德斯眼里,早起只是一种手段。

一种为了实现宏伟目标而早起,在早餐前就能掌握好一天的积极行动,才能体现出早起的价值,作者将它称为“凌晨5点奇迹”。


很明显,作者的早起时间是5点,但这并不是强迫我们每个人早起都是5点,毕竟,早起的行为本身没有意义,加上每个人的工作情况不一样,只要我们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早起时间就是可以的。

《早起魔法》的核心内容不多,就不鼓励推荐,简单概述起来就六个字:计划、执行、反思。其余的重点内容都在一张金字塔图上,这里我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1. 要制定宏伟目标(要有人生规划/长期目标)

2. 建立季度体系(用90天而不是365天作为规划的周期,定期回顾,选择重点目标,建立笔记和日程)

3. 固有习惯(通过培养固有习惯协助自己实现目标,比如早起、运动)

4. 理想惯例(建立仪式感,建立理想一周安排)

5. 高效能策略(合并日程记录工具,文档管理工具和笔记工具,确保专注时间,实现零平衡,即收件箱清零,项目清单清零,桌面和工作区域整洁)

6. 追踪进度(日,周,月,季度,年度反思,设定一个问责联系人)

7. 成为达人(站立工作,听音乐工作等)

不管你是否认可这些好处,只要你学会在早餐之前,掌控自己一天的生活,对你来说百利无一害。


2、

早起,你就赢了别人一步

晚起的人,手忙脚乱;

早起的人,悠然自得;

在《早起魔法》里,5点是一个很理想的起床时间,但不必执着于“5点”。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已经坚持了5个月的早起了,我的早起时间是6点,不过从现在开始,我可以试试5点起来!

每个人的生物钟是不一样的,具体的早起时间也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重要的是保证睡眠质量并合理优化一天的时间安排,而不是早起这个行为。

如今,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熬夜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熬夜的理由,毕竟熬夜真的很伤身体,一时的享乐,终究会付出代价。何必呢?


当然,还有一种假勤奋的人,天天都说自己在熬夜。其实,说到底就是在透支我们第二天的身体,那第二天怎么办呢?只有一种办法,精神不够,睡眠来凑be。

中国睡眠医学协会调查显示:

超过70%的年轻人有熬夜习惯,90%的年轻人猝死、脑溢血、心肌梗塞都与熬夜有关。

我怂,我怕死,所以,我不熬夜了,开始早起了!

早起两个小时,一天就比别人多了两个小时,这个时间里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跑跑步,看看书,写写文章,练练瑜伽……

短暂的时间里也许看不出来什么,毕竟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只要坚持早起,你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3、

开挂的人生,从早起开始

看了很多励志故事,误以为熬夜就是奋斗。

殊不知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从来都不是晚睡,而是早起。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他们从来都不是夜猫子,而是晨型人。所以,我不再羡慕那些日夜熬夜工作的人,相反,我更敬佩那些凌晨4点或者5点就开启新一天的人。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4点起床;

史蒂夫·乔布斯4点起床;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早上4点起床;

百度李彦宏5点多起床;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6点起床;

地产名人潘石屹6点起床;


一个人对待早晨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这样的人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还有个好的精神面貌和强健的身体。

比如“元气少女”陈意涵,在录制综艺《花儿与少年》时,她也按时起床,跑上五公里。

比如“养生达人”孙俪,早起,然后运动、打坐、吃饭,这事一做,就是14年。

比如大作家村上春树每天早上4点半就起床,不用闹钟,到点就醒,几乎每年都有新作品问世。

早起,或许不能在第一时间帮你实现梦想,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早起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带给我们的益处却是无法估量的。

一句话:开挂的人生,都是从早起开始的!


总结:

《早起魔法》这本书比较适合快速阅读。如果你已经看过类似书籍,或者已经掌握时间管理方法,那么这本书可以略过。

如果说现在的你还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是每天睡到中午12点才起床,而刚好有打算重新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的朋友,那么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循序渐进地从量变到质变。

再次补充“5点”只是一个标志性的时间,高效的时间便是独属于你的“5点奇迹”。

南怀瑾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尽管我们知道早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坚持早起就更不容易了,不过,我还是希望路过的每一个朋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魔法时间。

早起吧,你看:

幸福在向你招手,

那暖暖的阳光照射在脸上的感觉,

真的妙极了!

作者:安然,自由撰稿人,治愈系小姐姐,你带故事,我带酒,一起相约赴山河……

你可能感兴趣的:(《早起魔法》:早起这件事,骗了多少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