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人生

关于人类细思极恐的细节,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大脑是你身体里最聪明的器官,而这个判断,是大脑做出的!

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一个激灵,大脑本来是“我”的一部分,但可能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从副驾驶坐到司机的位置上来。

我想起我已经玩了17年的游戏——模拟人生。


模拟人生是美国EA游戏公司的摇钱树,从第一代到第四代已经过了将近二十年,游戏画面越来越逼真有细节,人物设定也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这样像我一样的很多铁粉欲罢不能。

在这个游戏里,我是上帝视角,我可以自己创造和设定主角的长相、性格、背景、职业、爱好甚至喜欢吃的东西,然后进入到游戏中,选择他去跟谁交朋友、搭讪、恋爱到结婚。可以成为商业大亨、畅销书作家、艺术家或者犯罪集团头目,可以养一窝孩子或者选择当个花花公子。最妙的是,这个游戏中还有自动运行设定,我观察过,在我设定好小人儿的性格职业特质以后,他就会按照这样的设定自己在里面生活——懒人可能会因为旷工而失去工作,勤快的小人儿可能会因为忙于工作而导致自己鸭梨山大。更有趣的是,类似于写作这样有点“辛苦”的事情,如果没有我的指令,小人们通常不会“自动”坐在电脑前开始,而是更倾向于当一个“沙发土豆”。

在某天我设定的小人儿——一个孤独的画家,寿终正寝的时候,我突然反应过来——我们各自的人生是不是也由某个“看不见的力量”在控制?我们自己能不能选择自己大脑中的想法和欲望呢?

第一步是自我觉察,第二步是主动选择。李笑来兄称之为“元认知”。意味着我们首先要觉知到自己自动运行的指令,然后选择继续还是结束这个指令——或者替换为别的指令。这让我们把控制的鼠标从“看不见的力量”那里,慢慢的接过来在自己手里——凡是伟大的灵魂,都有这样的本事。

最经典案例莫过于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挺过了集中营的生活,挺过了失去亲人朋友的打击,创立了“意义心理学”,出版了《生命的意义》,给很多挣扎在泥潭中的人带去治愈的希望。

人生如戏,对大部分人来说,在无觉知状态下跟着已经设定好的剧本行进,对少部分人来说,看到剧本还有可变性——从而开发隐藏剧情,活出了不同的人生。

问题来了,我们的那个鼠标,现在正在谁手上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模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