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曲》

      20世纪8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小少年,农村非常寂寞。突然,电影《少林寺》像火一样风靡,整个乡里都在传说。但要跑很远的路去城里电影院买票观看。村里时髦的小伙子和大姑娘都跃跃欲试,三五结伙,骑自行车,每人花1块钱,跑到二三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好像过足了一场瘾,回来之后,大肆鼓吹炫耀,说那功夫太刺激了,那个放羊姑娘和咱村里的谁谁一样的,连电影院门口的那个大杨树都被描绘得摇曳多姿,蛊惑着更多的人,甚至中年人也加入到去城里看电影的队伍里了。

我羡慕极了,知道一向生活仔细的父母不会带我去,很想让姑姑带我去,但事实是,姑姑与同伴们去了,根本没有带我。对电影的渴望,特别是随着别人带回来的绘声绘色的讲解,越发强烈。

很幸运,大概是两个月后,电影传到农村了,在村小学操场播放。消息提前几天就传开了。大家都特别兴奋,人山人海,一点都不夸张,白发苍苍的老头,弯腰驼背的老太太,兴奋欢呼的小孩子,涂脂抹粉的大姑娘,头发梳的明亮向一边倒的小伙子,家里全空了,都潮水般地涌向平时很空旷的操场上,一下子有点拥挤不堪了。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电影演完了,恶人秃鹰让我看得胆战心惊,不过,牧羊女那清纯的形象,一下子让人感觉美好起来。

最难忘的是那个插曲,太好听了,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后来我知道叫《牧羊曲》。现在我还喜欢听这个曲子,每当疲倦时,打开曲子,疲劳顿消。或是心情不好时,听一会,思绪就会随着曲子进入山谷树林的清幽环境,看到成片的白色羊群,在鞭子的轻轻舞动下,缓缓的四散开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牧羊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