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这本书买回来后被放置在书架上好久,中间读过几页,但发现似乎沉不下心读,最近又重新开始读,才发现真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浅显易懂的语言说出各种真知灼见。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书如其名,读后会给人很多启发。这是一本既说明“道”,又给出“术”的书,让人体会到勇气会来自哪里,我们能朝哪里改变。我在读的过程中有很多共鸣和感想,一一记录了下来:

看过许多讲原生家庭,心理创伤的书和文章,看过后会让人稍感轻松,因为我们找到了原因或者借口,“我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我们不需要原因决定论,而要“目的论”,发挥我们人的自由意志,找到我们要什么——“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个道理跟另外一本小书《了凡四训》要讲的观点一样——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得出相同的真理。

接下来书中再进一步谈到我们的烦恼来自于哪里——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只有一个人生活在宇宙中才不会有烦恼,但那样她能称为人吗?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既然处于关系中,那必然会有烦恼。那我们的目标就是处理好我们的人生课题,有关工作、交友和爱的课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是学会课题分离——分辨出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不纠结自己没法改变的。这个道理很早就明白了,但是总是缺乏足够的智慧去时刻辨别清楚,所以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时刻提醒。

关于如何达到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找到共同体的感觉——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作者给出了三个步骤——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很多时候在第一步自我接纳上就没办法做到。多年前的一次感悟中我体会到人要想幸福一定要真正悦纳自我,但如何做到?我现在才有一些体会:就是首先人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判断自我价值时,恰如书中所说,不要用行为标准来判断,而要用存在标准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我在工作中就有这样的体会:在开始新工作岗位的一段时间内,我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再加上受到一些人激烈的评价,对自我的价值产生了深深地怀疑。后来思考了好久,跟不同的人聊天,突然想通了,这个岗位的存在就有它的价值,我只要在这个岗位上做好自己能做的就是我的价值。想通之后我就能开始找到自己的价值,并时不时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的感觉。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有价值时,他也就会获得改变的勇气。非常赞同。听到很多人说当了妈妈后我们其实在跟着孩子在一起成长;还有“为母则刚”……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想着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妈妈会带来这么多不一样的改变,为什么主动想改变。因为我们从孩子那里得到了太多她们真诚地赞美和鼓励,我们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然后我们有勇气想变得更好。反过来,对于孩子,如果我们也能发自内心的去赞美和鼓励,孩子也会充满力量,向更好的方向努力。

还有一条要记住:在遇到困境时,要记得跳出“杯中风暴”,去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