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确定的世界 我们需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系统

面对不确定的世界 我们需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系统

我们这篇讲的是关于知识系统的问题,不是讲知识结构也不是讲知识生态。

知识结构,太狭隘了,知识结构应该对应的是我们学生时代专业知识的聚拢和总结。

而对于我们如今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事件,一个结构难以让我们有如此庞大的知识储备,经验方法,底层动力逻辑去应对。

我们需要的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系统去对抗外部不断翻滚而来的,未知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而对于知识生态,这是系统的有机合成。这里不做阐述。

one埃隆马斯克 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最早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说:“在每个系统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和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而埃隆马斯克眼中的第一性原理是这样子的:

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第一性原理是基于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也就是首先你要发现一件事情最核心的原因,然后从这个原因一步步往外推理出你想要的结果。

而我们再说一下马斯克刚刚提到的的比较思维:

横向比较,横向比较是一种竞争意识,虽然看不到终点在哪里。

纵向比较,纵向比较是基于过去经验和历史的比较。

我们习惯见于后者,所以这里重点讲一讲后者。

在彼得·蒂尔的《从0到1》中有个说法:

“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不是在向他们学习。” 

过去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人,他们基于纵向比较思维会产生一些非常错误的想法。

比如“全世界可能只能卖出五台计算机”,说这句话的这个人是托马斯·沃森,IBM的主席。

“现在我们连利用核能最微弱的证据都没有”说这句话的是爱因斯坦。

“交流电是无用的,因为它太危险,可以像闪电一样劈死人,只有直流电才是安全的。”说这句话的是爱迪生。

无论我们到达怎样的高度,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总会存在视角盲区,认知边界。

我们常常会使用我们固有的思维习惯,遵从路径依赖,去预测,去判断一些事情。

我们人总是习惯于从过往的胜绩中拿出已经被证实可行的思维定式,去判断那不曾到来的未来。

思维它是好的,模型,范式的确立及最终定型在我们脑海中,也是被写进我们基因里的生存法则。

只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思考问题,应当选择那更加强大,更加接近世界本质,法则的思维原理(时空,因果,生命,轮回),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正确地行动。

two终局思维 以终为始 

终局思维在世界级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被提及,即以终为始

但由于书名太过于鸡汤土气,所以纵使相遇多次,但是却没有打开看过。

后由阿里巴巴前参谋长,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提出:终局思维是在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从终点出发考虑问题,来决定当下的选择。

人生中,总有一些比较复杂且时间跨度很长的事业,我们常常做着做着就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而“终局思维”就是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要时常思考一下这件事最终达成的目标,然后“以终为始”,站在未来看现在,修正自己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生命有限,我们需要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在真正有价值的工作上。

未来有变化的东西,也有不变的东西,如果你的计算量充足,你可以去把握变化的东西,我称之为积极的“终局思维”;

如果计算资源不足,那就需要去放弃一些眼里的利益,去把握那些恒久不变的东西,我称之为消极的“终局思维”。

 积极与消极并没有任何褒贬,而是拥有不同决策资源时,如何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终局思维的四个要点:

第一,如果你的人生目标很清晰,选择“模糊的正确”。

假如你置身浓雾中的丛林,只依稀通过太阳辨别方向。

你发现此刻正确的方向上泥泞一片,前方不知道有什么,这就叫“模糊的正确”。

选择这条道路,短期内,你不一定会做对,所以是“模糊的”,但你总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在走,所以又是“模糊的正确”。

在相反的方向有一条大路,这就叫“正确的模糊”。

选择这条道路,短期内,你会走得很好,所以是“正确的”,但你并不知道这条路将把你带向何方,所以它是“正确的模糊”。

第二,如果未来的目标并不清晰,你可选择“快速走子”或“两次创造”

“快速走子” 是一个围棋术语,意即不用管什么目标,做好你手头上的事才是王道。

按照自己的喜好、性格特点、专业背景去“固定”未来的大方向,来强化自己的目标投射到现在的概率。 

另一种方法就是“两次创造”,我们必须同时做两件事,第一件是把当下的工作做好,第二件是在工作中不断地明确未来的人生目标。

同时,不断用第二件事情去修正第一件事情。

第三,要用一部分精力用于现在不太可能实现,但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真正有决定性意义的“未来”,对现在而言常常是小概率事件,所以人要拿出一部分精力用于当下看来没有什么价值,也看不到什么未来,只是纯粹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第四,突发事件时用原则代替目标。

每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纷至沓来的,必须做出反应的各种情况。

假如没有原则,我们将被迫针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以预料之事孤立地做出反应,就好像头一次碰到这些事一样。

但假如将这些情况分成不同的类型,并且拥有处理不同类型情况的良好原则,我们就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决策,并因此过上更好的生活。

原则,并不是什么道德范畴的概念,而是未来在现在的概率投射的最大区间,是一种专门应对“突发事件”的“终局思维”

与未来的自我对话。普通人在思考问题时,会习惯性的从现在的视角看问题,从而看不到出路。

终局思维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只要换一个未来的视角,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可能选项。

three查理芒格  不断跨界学习 多元化思维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

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

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

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办法。

如果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么你们无法真正的理解任何东西,如果这些事物不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相互联系,你们无法把它们派上用场。

必须要拥有多元思维模型,如果只能使用一两个,你将会扭曲现实。

模型来自不同的学科,掌握八九十个模型差不多就能让人成为具有普世智慧的人。

赞赏就不用了,有空可以去”浪子名臣“公众号找我玩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不确定的世界 我们需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