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郎红,吃穿不愁”,清康熙郎窑红梅瓶入藏记(一)

红色有很多种,有霁红、胭脂红、珊瑚红、豇豆红等等,有一种红,特别有故事——“若要穷,烧郎红。”

很多听过这句话,可什么叫“郎红”呢? 知道的人并不多。

郎红也叫郎窑红,是指清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烧的红釉瓷器,因为成就很大,所以后人就那种红釉叫做郎红。


香港苏富比2014秋季拍卖会清康熙 郎窑红釉刻乾隆御题诗胆瓶


郎窑红釉是怎么来的呢? 这还要从永乐宣德红釉瓷器接着说。

郎窑红釉是铜红釉的一种,铜红釉创烧于十四世纪的元末明初,以当时的生产技术而言,如何烧制出铜红釉,乃是陶瓷史上一大难题。古人从有烧制瓷器开始,一直至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才烧制出铜红釉瓷器。这种永宣铜红釉瓷器,釉色如宝石般红润,极为稀少,为世所珍。

虽然在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首次烧出了划时代的红釉瓷器,或许由于烧制成本太昂贵,即使在永乐宣德年间,御窑也不能够大量烧造,所以掌握烧造红釉瓷器技术的工匠并不多。在宣德之后,经历了三十年朝政混乱、外敌入侵的社会动荡、史称瓷器史上的“空白期”之后,红釉瓷器的烧制技术竟然失传了。

明代从永乐宣德之后,从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到崇祯,历经这么多代皇帝,真的再也烧不出鲜红色的高温红釉了,皇家御瓷要用到红釉的,就被迫得只能用低温的矾红釉来替代。据嘉靖二十六年江西布政司呈称:“鲜红桌器均获高匠,重悬赏格,烧造未成,欲照嘉靖九年日坛赤色器皿改造矾。”


冯玮瑜藏明嘉靖矾红釉瓷器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到清代康熙皇帝亲政后,决意复烧已停烧了近三百年的铜红釉瓷器,在高温红釉瓷器才重返人间。

郎廷极是康熙时期著名督陶官,为按康熙皇帝旨意仿烧已经失传的明永宣宝石红釉时,百般试烧,无奈总烧不出与永乐宣德一样的宝石红釉,却意外烧出一种全新的红釉,其色红得浓烈,有些地方因积釉而呈现暗红色,釉面大多有玻璃质光泽,也非常好看,这也就是有名的郎窑红釉。


郎廷极像 


郎窑红釉有什么特点?请接着看下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有郎红,吃穿不愁”,清康熙郎窑红梅瓶入藏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