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巴别图书馆》的价值将尽可能留在链上

加密艺术的名字来源于加密朋克。当我们把区块链+艺术命名为加密艺术的那一刻。我们即拥有了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由加密二字所连接的朋克精神和达达艺术。即边缘的、对社会现状失望的、桀骜不驯的。在这样的氛围里浸泡,让人自然而然持有了一些态度。当作品成为语言,态度就成了语调。

在《试问什么是好的加密艺术?》一文中讨论了“艺术有美学的逻辑,有技术的逻辑,还有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从这三个维度中,我们都可以生成态度。今天,我想要聊的是另一个线索上的态度:价值。

本文的受众除加密圈子的朋友之外还有艺术行业的朋友。所以对本文中的价值一词应先约束。本文所使价值一词,更多的指向金融维度,它的相近概念是价格、市值、交易价值。


态度:我的创作价值将尽可能留在链上

我作品将会尽量采取链上交易的方式来销售。让作品产生的价值尽可能成为区块链世界的营养。要买我作品就必须要使用区块链。反过来讲,不接受使用区块链却认可我作品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这种固执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会增加很大一批藏家的收藏门槛。但是长期来看,这让我作品背后的观念更圆满自洽。同时我对区块链大规模落地充满信心,我愿意相信今天的门槛未来都会消失。

对于当前绝大多数加密艺术,链上销售是自然而然地的。《数字巴别图书馆》有些不一样。它不是一个单纯数字图像的概念。它会尝试在线下空间讨论“数字艺术如何优雅的完成实体空间展示”的问题。这意味着,每次线下展览,都将会生成一个物理空间里的装置实物。收藏者可以通过购买展览中使用到的物品而脱离链上去收纳作品。《数字巴别图书馆》所产生的价值天然具有线上线下两部分。

为了让作品的价值尽可能留在链上。我会使实体展览中的呈现物不可被收纳。

比如在昊美术馆的展览中。我要呈现在秘宝 上的NFT和一些存在于互联网的文案。按照当下的收藏观念,这类东西是可以用打印的方式来展示并收藏的。再结合现场摆放的PC桌椅等实物,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装置作品。我的处理方式是不在线下展示作品全貌。作品的线上部分和线下部分都不是对方的分身,而是必要的,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的。

作品在这次展览中的核心理念是:传送点。意思是借由线下展览这个仪式,以及美术馆、策展人的学术背书,让我的作品成为一个接引观众来到区块链世界的入口。我用桌椅还原了一个自己工作的场,代指我的人设与在场;用投影呈现了《数字巴别图书馆》中几张绘画的图层,以呈现数字工具创作的独特魅力;又花了三天时间与四个助手一起在美术馆的墙上绘制了15个二维码,目的是呈现《数字巴别图书馆》的样式和思想来源。


(数字巴别图书馆,王兴,2021)

其中投影部分和二维码部分是不可被收藏的。要想收藏这件作品,有两个路径:

1 在秘宝购买《数字巴别图书馆》的数字绘画NFT。期待你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区块链世界的一员。

2 在秘宝购买《加密艺术现场》。这会是一个在昊美术馆《脱域:从数字原生到元宇宙》的备忘录,记录的内容是展览始末、呈现方案迭代、作品思路推进。《加密艺术现场》将会在八月底上线。其形式是电子杂志NFT。关注的问题是加密艺术展览展示。每当有重要的思考更新,或者有新的案例,这本杂志就会更新。本质上,购买这个NFT是种永续订阅行为。


责任:《数字巴别图书馆》的持有者必须有个链上持有物以具备链上行权能力

未来,我有计划对《数字巴别图书馆》相关NFT的持有者进行作品空投,并不排除针对该作品发起一个DAO。只线下持有装置实体而没有能力使用区块链,很可能会因为无为而缺失治理,这是治理的损失。

如以上设想进入行动阶段,则我有把治理权传递给作品持有者的责任,持有者也有行权的责任。


以上。


(数字巴别图书馆局部,王兴,2021)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巴别图书馆》的价值将尽可能留在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