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 | 从驾校教练身上我看到了爸爸的样子

01 什么是“原生家庭”?

近期随着《都挺好》、《哪吒》等剧的大火,人们对“原生家庭”的讨论越来越多,家庭元素似乎成了国产剧必备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原生家庭呢?

原生家庭就是我们从小和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长大的那个家。

02 原生家庭的影响

了解了原生家庭的定义后,我们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呢?”

在临床心理学上,有一个90和10的原则。

在所处的人际关系中,当发生冲突的时候,只有10%的原因是和当下的人或者事情有关,90%都和过去原生家庭里的经历有关。

                                                            ——黄维仁《亲密之旅》

同理,在之前我写过的驾校事件中,只有10%和当时我和教练的互动有关,90%都和我过去与“原生家庭”的互动中有关。于是,我鼓起勇气,去探索了那90%。


03 探索的心路历程

首先,我从情绪出发。

在上一篇关于“情绪疏导”的文章里,我提到了我当时的情绪是“委屈、愤怒、无奈”。我发现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的感觉非常熟悉,尤其是在我和我爸爸发生冲突的时候。

后来我看到了教练和爸爸惊人的相似性。

每当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的爸爸就会非常严厉甚至凶狠的怒吼。他的气势让人毫无还手之力。那天教练也是用类似的语气一遍遍对我吼,让我觉得被否定。

接着我发现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我的反应是一样的。

很多时候在我和爸爸的冲突里,每当我感觉到他的情绪不稳定、要发火的时候,“冷漠”就像一个透明的保护罩,“唰”地一下立起来。后来他的言语一点点地在摧毁这个保护罩,就在我觉得快要绷不住,就会选择“离开”,一般就直接回到我的房间,有的时候会摔门。

在和教练的相处中,这样“冷漠”和“离开”的方式再一次上演。

一开始他对我说我哪里哪里做错的时候,我虽然非常生气,但是脸上是没有表情的。后来感觉他更加生气, 我就选择把车停下来,走下来说:“我不练了。”

探索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可是我不满意仅仅只是看到了这90%,于是我进一步地问自己:“冷漠”、“离开”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

熟悉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我们在冲突里的“冲动反应”都是在防御一些东西。在我的“冷漠”、“离开”背后,同样是防御着一颗受伤、委屈的心。

同时我还看到,之所以我希望自己可以冷漠、酷酷地面对冲突,尤其是在我觉得自己快要哭了的时候选择离开不让对方看见是因为我的妈妈。

在我的眼中,我的妈妈就是一个非常“强”的人,每次吵架的时候,她都会努力地和对方理论,后来才会难过地流眼泪。于是在我的认知里,受伤委屈的时候一定不能让对方感觉到我的软弱。


04 探索以后,重新出发

描述到这里,有一种“一根线牵出一头牛”的感觉。从一个和驾校教练发生的冲突里,我看到了我爸爸,甚至还有妈妈。这就是原生家庭在我身上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是看到了这些影响后,到底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原生家庭呢?其实我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回答,我的选择是和我的爸爸妈妈讨论这些事。

既没有轻描淡写地放过,也没有去怪罪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也有他们的原生家庭,而我要为我自己未来的幸福快乐负责。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怎样的原生家庭文化,怎样的冲突模式,成员之间仍然是有爱的,只是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就像我爸爸亲口说的:“爱都爱不过来,又怎么会吼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生家庭 | 从驾校教练身上我看到了爸爸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