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景人生

不管《我的二本学生》的书作者黄灯老师将学生群体如何划分,始终觉得看似千人千面,却是千人一面:

一张被生存铁链锁着的囚徒面孔,受困于生生,被现实的难与惑雕刻出来的一张张面孔竟如此雷同,他们不得自主更不能自由,终究归入这芸芸众生间,逃离不了成为生活的奴隶的命运。

难道一切要止于此?当然,不!

正如黄灯老师所说:“世界已悄然改变,对大多数人而言,日常生活并未产生太多的变化,但那宏大的转身,终究会渗透进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会介入年轻的生命。”“无数个体的努力,正悄悄改变群体的命运,并事实上推动社会更为稳固的站立。”

所以,只有将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历史放在一起认识,才能真正地理解两者。在我们看懂过去、看清现在之后,必定能看见未来。

私以为黄灯老师的《我的二本学生》可谓是牛津大学人类学家项飙先生所倡导的“把自己作为方法”的最佳实例。

项先生指出,人要建立自己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可从个人经历切入,以自我的困境为起点,对自己负起责任,关心自己所处区域与大体制,并作相当理解,之后达成与生活与自己的和解。

他强调,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小世界弄明白,把自己区域里的问题管好。”

与众所周知的“宏大叙事”不同,他提出这种图景叙述的方法,即为聚焦自己关心的问题,借由精确观察给予解释——事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它又将怎样发展?

黄灯老师的《我的二本学生》,就是藉由自身的教学日常写起,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获得了学生群体成长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结合自身的际遇对学生成长和困惑的体认,后经学生毕业后境况的跟踪与思考,勾勒出最为多数的普通年轻人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透过黄老师的真实记录,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对中国教育问题的审视,更多的是对中国社会深层问题的思考。

黄灯老师通过图景叙述法看见了一批年轻人,一定程度上解答了她关切的学生群体成长路径与困境的溯源问题。

我们追溯过去,环视现实,分析复杂归因,皆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若无法规避“时代一粒沙,个人一座山”的宿命,那便唯有“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勇气,才是超越原生家庭,丰满对抗现实力量的武器。

毫无疑问,摆在年轻一代面前的社会事实是:人和资源都倾向于从边缘流向中心,由此带来的生存焦虑不可避免,城市压力更是避无可避。

尽管如此,年轻人就要被动地选择“顺受”吗?私以为,他们可以同样使用“图景叙述法”,为自己寻求突破原有生存与发展框架下的种种限制,构筑起自己所身处的局部的中心。

谁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过去的生活也不能重新来过,但可以决定未来的生活方式。苏格拉底说:“战胜自己的消极思想才是最大的胜利。”

依照图景叙述的方式来思考人生问题:

第一,位置,即为定位意识。人生的最终指向并不是越高、越快、越多才是成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其实更为重要。尤其在社会资本支持方面有着天然缺陷的年轻人,“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这堂人生最最重要的必修课,务必早些再早些地修习。

简言之,无论过去怎么样,都要尽最大努力去接受它;而无论现在怎么样,都要尽最大努力去拥抱她。

第二,历史感,即为距离感。依据当下的经验和生存法则,权衡现实可为的空间,警惕不合理的期待,善用忧患与危机,充分做好回归现实的未雨绸缪。

简言之,切实地做那些把自己嵌入到真实世界里去的准确性努力。

第三,分配权重,即为分类加优先处理的方法。事先花时间把复杂情况详列出来,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类和重要性排序。

简言之,保证自己始终做那些能够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这不仅有助于消化焦虑,更有助于清晰连贯地达成人生目标

“把自己作为方法”是建立内在的思考工具,它帮助我们确定自己的存在位置,平衡当下的生活,自觉地优化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正如项飙先生所言:“真正的英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毕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普通人。也许,人生的目的是为自己而骄傲,不是为他人而虚荣。从另一个世界中醒来吧,构筑自己真实的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图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