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分离第22年





香港回归25年 

    今天七一,建党节,也是香港回归祖国的第二十五年。早在一个月前,香港大街小巷已经遍布鲜红色的国旗与区旗,从2019年“黑暴”到现在2022年的七一回归日,我们跟香港的关系好像远了,又好像近了……

    1997年7月1日,香港旗帜飘扬、灯光璀璨,满面笑容的人们、欢呼声、欢笑声、璀璨的烟花从电视机延绵到屏幕外。

      当时那个年代,家里有台电视机,也算得上是小康了吧。嗯,我就在这样的家庭里。当别人家都还在用着黑白电视机的时候,我家里已经用上了彩色电视机,人人都说我命好,遇上了这么一户好人家。

父母亲的故事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他在香港打工。有人说他是跟着别人游泳偷渡过去的,有人说他是跟着同村的叔伯过去的……他到底是什么过去、什么时候过去,又是怎么获取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的,我至今仍然不得而知。

      打拼些年后小有成就之后的父亲,心理想有个家。他说城里的人都很现实,还是故乡的人比较淳朴,相处起来更舒服。产生这个想法不久后就回到了既贫穷又落后的小山村,让村里的媒婆介绍看看谁家有适龄的姑娘。

      由于小山村闭塞,交通不便,需要辗转几趟交通工具才能回到那个日思夜想的故乡。从深圳罗湖入关,坐上回广州的大巴,在大巴上坐上两小时到达镇上,再换乘摩托车半小时后才能到家。

      奶奶看见日夜牵挂的儿子回来了,开心得合不拢嘴。张罗了几桌好饭菜招呼了同族父老乡亲过来相聚。晚饭后,奶奶了解到此次父亲回来的目的,隔天就去找了同村的媒人。媒人跟父亲说她娘家倒是有一户适龄的俩姐妹,姐妹俩都长得俊俏,小的家里排老五,乖巧听话;另一个排老大,很能干,家里头里里外外都打理得整整有条。


    母亲回忆说当时本打算把小姨介绍过去的,自己是老大,得照顾好弟弟妹妹们。但小姨年纪小,自己一个女孩子去见素未谋面的男人,未免有些胆怯。于是姐妹俩便一同前去,结果相见当天父亲却中意了故意头发零散、打扮随意的母亲,说是能担家。


      父母结婚时,同族父老乡亲都前来祝贺。也许出于眼红,邻家有位叔叔辈分的妻子把父亲拉到一旁,说:

    【你什么眼光啊?你看她(指我的母亲)的腿,跟小儿麻痹似的。好看又怎么样,走路都不利索。你不如去香港后把她谋了,回来再娶一个啊,你又不是没钱,我家小女儿就跟你很般配。】

    父亲听完这话,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楞了一下后只好打个哈哈走开了。

      他们结婚没多久,父亲便又继续回到香港工作,次年二月初,哥哥出生了。

      父亲常年在香港工作,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一趟,每次回来都宴请父老乡亲,也会给同村的媒人带点香港特产,给点小钱。媒人很是欢喜,她跟母亲是同个村里的,按辈分,母亲得喊她一声姑。


弟弟家的孩子

      就这样平平淡淡的日子过了十几年,母亲就这样一天天地把哥哥拉扯大,奶奶也逐渐老去,但好在,身体尚且健康。

      南方的冬天,是刺骨的湿冷。这天,母亲和婶婶赶集完回家的路上,依稀听见有婴儿的哭声,于是停下脚步,听声辨位。发现声音是从路边的农田里传过来的,走上前一看。是个婴儿躺在一个椭圆形的竹篮里,小小的一只,外面裹着一层单薄的毯子,声音已经沙哑,小脚丫不停地向空中乱蹬,小手也无处安放。母亲先是惊讶,可能是出于母性的本能,她把孩子抱起来,发现孩子衣服里有张细细长长的红纸条,纸上的墨水还没干透,味道微微刺鼻。母亲把纸条展开,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孩子的出生日期。母亲心理顿时明白了,这恐怕又是哪户人家为了躲过超生罚款,为了下胎生个儿子而遗弃的姑娘,那个年代,女孩是不值钱的,人们巴不得生的都是儿子,传宗接代,灯火相传。母亲却不这么认为,她说女儿贴心,想要个女儿。

      古代的消息传递靠飞鸽传书,快马加鞭。现在传递消息靠互联网,但在互联网尚未发达之时,人们更多的是靠口口相传。

      母亲抱了个孩子回来的事情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乡里邻里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都想过来一看究竟。

      “哎呀,这孩子出生没几天吧?瘦得跟小猫似的”

    “这孩子养不活,别白费心机了”

    “嫂子啊,你要是想养女儿,我可以把我家那小孩过继给你们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妈妈分离第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