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先清楚Pivot的概念。
它用来表示一个RectTransform的中心点。当你试图改变一个物体的宽高的时候,比如直接代码里设置RectTransform.rect
的值,或者RectTransform组件面板上允许设置宽高的值的时候,Pivot点决定了物体如何向两边延伸。
Pivot点的坐标是一个归一化的2D模型坐标系下的坐标,该坐标系原点(0,0)在当前UI的左下角,UI的右上角是(1,1)。比如Pivot点(0.4,0.8)表示当前UI的中心点在宽度40%和高度80%的位置。当你试图将物体的宽扩大 Δx时,Δx中有40%的部分被分配在了pivot的左边,剩下的部分被分配在了pivot点的右边。
当你需要动态扩展一个UI时,比如一个文本框,你希望文本框的宽度能够根据文本占据的像素动态扩展,同时此时文本是水平居左对齐,那你需要将pivot点设置在UI的左边框上,即pivot.x= 0
,这样当文本框的宽度变大时,它只会向右扩展,而不是向两边扩展。
锚点是父物体上的四个点,在RectTransform组件的这里可以快速设置锚点的位置。
锚点决定了当屏幕分辨率发生改变的时候,UI的位置和大小如何变化。在RectTransform面板上,设置锚点的右侧,能够设置四个值(PosZ一般没有什么用,不参与讨论),如下图:
我们需要注意一个事实,就是无论屏幕的分辨率发生怎样的变化,这里的值都不会发生改变,但是不同的锚点设置,这四个值表示的含义不一样。我们将锚点的使用分成了三种情况讨论,当屏幕分辨率发生改变的时候,你希望:
一,UI的位置相对父物体的一个点保持不变,宽高保持不变
此时你可以选择这九种锚点。这九种锚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四个锚点的位置重合在了一起。
此时,面板的四个值有两个值表示pivot点相对于锚点的坐标(posX, posY),有两个值表示物体的宽和高。
二,UI的四条边和父物体的对应四条边的距离保持不变,宽高根据上述条件自适应
此时你可以选择这种锚点。这种锚点的特点是四个锚点的位置各不相同。
此时,面板的四个值分别表示物体的左边框距离父物体的左边框的距离,…,下边框距离父物体的下边框的距离。
三,UI的左右边框/上下边框距离父物体对应边框的距离保持不变,UI的高/宽保持不变
此时你可以选择剩下的六种锚点,这些锚点的特点是有两对内部两两位置重合的锚点。
这其实是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的组合。其中一个维度采用第一种情况的约束,另一个维度采用第二种情况的约束。比如,在宽度上保持不变,高度根据上下边框的约束自适应。此时面板的四个值,有两个值表示上下边框距离父物体对应边框的距离,另外两个,一个表示物体的宽度,一个表示物体pivot点相对于锚点的X坐标。
很多网上的讲解都是像上面这样分情况解释的,包括解释sizeDelta的含义的时候,也是说这种情况等于Top和Bottom之和,另一种情况表示物体的高。但这终究只是一种表象,它内在的运算一定是统一的。
我们知道,无论你设置什么样的锚点,当屏幕分辨率发生变化的时候,UI的新的位置和大小只跟新的屏幕率有关。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推出一个结论,就是当屏幕分辨率发生变化的时候,RectTransform中一定有一些量是保持不变的,只有这样才能唯一确定在一个分辨率下UI的位置和大小。
现在我直接说结论,再证明。这些不变的量分别是:
在证明之前,先说一下上面四个不变量的含义。pivot比例坐标已经讲过了,它是一个归一化的2D模型坐标系下坐标点。
这两个变量描述的是锚点的位置。我们除了使用上面Unity给出的三种情况的锚点之外,还可以自己手动指定四个锚点的位置。
由于一个对角线就可以确定一个水平四边形,所以我们只需要四个值就可以描述四个锚点位置。anchorMin描述了左下角锚点的坐标,anchorMax描述了右上角锚点的坐标。这个坐标是归一化的屏幕空间坐标系下的坐标,它的原点(0,0)在屏幕空间的左下角,右上角是(1,1)。这跟pivot相对坐标的定义很相似。
sizeDelta在检视面板上不能直接看出来,我们可以打开面板的debug模式,就可以看到sizeDelta的值了。sizeDelta描述的是RectTransform的四个角相对于四个锚点的屏幕空间下的距离差。我们假设屏幕空间坐标系下,左下角的锚点坐标是(x1, y1),右上角锚点坐标(x2, y2),同时当前物体的RectTransform的左下角坐标(a1, b1),右上角(a2, b2),记sizeDelta值为(d1, d2)则
d 1 = a 1 − x 1 + x 2 − a 2 d 2 = b 1 − y 1 + y 2 − b 2 (1) d_1 = a_1 - x_1 + x_2 - a_2 \\ d_2 = b_1 - y_1 + y_2 - b_2\tag{1} d1=a1−x1+x2−a2d2=b1−y1+y2−b2(1)
anchoredPosition也需要打开面板的debug模式才可以在面板上查看这个值。这个值相对比较复杂。它描述的是屏幕空间坐标系下,当前物体的pivot点相对于锚点的pivot点的距离。锚点的pivot点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你可以把四个锚点看成是一个UI的四个角,锚点的pivot点就是这个UI的pivot点。那它的pivot比例坐标是多少呢?答案是等于当前物体的pivot比例坐标。换句话说,假设当前物体的pivot点在左边框的中心,那锚点的pivot点就是左侧两个锚点的中心。假设屏幕空间坐标系下物体的pivot点坐标为(pa, pb),锚点的pivot点坐标为(px,py)。
则
a n c h o r e d P o s i t i o n = ( p x − p a , p y − p b ) anchoredPosition = (p_x - p_a, p_y - p_b) anchoredPosition=(px−pa,py−pb)
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锚点,设置物体不同的pivot比例坐标,然后每次都将anchoredPosition
设置成(0,0),验证一下上述结论。
有了上面的这些值之后,现在假设屏幕分辨率变了,我们只用上面这些值尝试重建UI的坐标和大小。
求解上述方程组,得:
a 1 = x 1 + m 1 ⋅ ( x 2 − x 1 − d 1 ) a 2 = x 2 − d 1 + m 1 ⋅ ( x 2 − x 1 − d 1 ) b 1 = y 1 + m 2 ⋅ ( y 2 − y 1 − d 2 ) b 2 = y 2 − d 2 + m 2 ⋅ ( y 2 − y 1 − d 2 ) (2) \begin{aligned} a_1 &= x_1 + m_1\cdot(x_2 - x_1 - d_1)\\ a_2&= x_2 - d_1 + m_1\cdot(x_2 - x_1 - d_1)\\ b_1 &= y_1 + m_2\cdot(y_2 - y_1 - d_2)\\ b_2&= y_2 - d_2 + m_2\cdot(y_2 - y_1 - d_2)\tag{2} \end{aligned} a1a2b1b2=x1+m1⋅(x2−x1−d1)=x2−d1+m1⋅(x2−x1−d1)=y1+m2⋅(y2−y1−d2)=y2−d2+m2⋅(y2−y1−d2)(2)
这样,确定了UI的四个角的屏幕空间坐标之后我们就完成了新的屏幕分辨率下UI的重建。现在,我们来考虑一下,当x1 = x2,即上面一对和下面一对锚点分别重合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此时,等式(2)退化成:
a 1 = x 1 − m 1 ⋅ d 1 a 2 = x 1 − d 1 − m 1 ⋅ d 1 b 1 = y 1 + m 2 ⋅ ( y 2 − y 1 − d 2 ) b 2 = y 2 − d 2 + m 2 ⋅ ( y 2 − y 1 − d 2 ) \begin{aligned} a_1 &= x_1 - m_1\cdot d_1\\ a_2&= x_1 - d_1 - m_1\cdot d_1\\ b_1 &= y_1 + m_2\cdot(y_2 - y_1 - d_2)\\ b_2&= y_2 - d_2 + m_2\cdot(y_2 - y_1 - d_2) \end{aligned} a1a2b1b2=x1−m1⋅d1=x1−d1−m1⋅d1=y1+m2⋅(y2−y1−d2)=y2−d2+m2⋅(y2−y1−d2)
此时:
a 2 − a 1 = w i d t h = − d 1 a_2 - a_1 = width = -d_1 a2−a1=width=−d1
即此时,在x2 = x1的情况下,UI的宽度变成了一个常量,其值等于sizeDelta的x坐标符号取反。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上面讨论锚点类型的时候,第三种情况下,不变的量会出现一个宽度。同理,当四个锚点都坍缩成一个点的时候:
a 2 − a 1 = w i d t h = − d 1 b 2 − b 1 = h e i g h t = − d 2 \begin{aligned} a_2 - a_1 &= width &= -d_1\\ b_2 - b_1 &= height &= -d_2 \end{aligned} a2−a1b2−b1=width=height=−d1=−d2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第一种情况时,我们可以指定UI的宽和高,因为这两个量在不同分辨率下是保持不变的。
四个锚点分开的时候是最一般的情况,此时面板上的Top,Bottom,Right,Left是不变量。实际上,即使有锚点重合,面板上也可以写这四种属性,因为依然是不变量。
此时,你会问,在第一种情况下,分辨率改变的时候,UI的边框与对应的父边框的距离不是会发生改变么,那为什么还是不变量呢?实际上,比如Top,根本不是表示UI上边框与对应父边框的距离,而是Rect的右上角与对应锚点的纵向距离之差。只是,Unity提供的几种锚点都挂在了父边框上,所以我们那样理解也是没有错的,但是不能推到一般情况。
实际上,我觉得UGUI提供的几种就完全足够用了。我们在玩一款游戏的时候,看到一个UI,查看它在不同分辨率下的表现,宽度和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发生怎样的改变,就可以大致推断出它所使用的锚点类型甚至UI pivot比例坐标的设置。
UGUI是一种绝对距离绑定和相对比例绑定相结合的设计哲学。
我们可以先思考,如果我们设计一个UI系统,如何解决其在不同分辨率下的表现问题。最简单的就是将UI的四个角与父物体的四个角的绝对距离绑定,假设此时父物体是最上层的Canvas,因为这个Canvas会自动充斥整个屏幕空间,所分辨率改变的时候,当前物体也会自动拉伸。
这种简单的绝对距离绑定可以实现小屏幕下,UI变小,大屏幕下,UI变大的效果,满足一定程度的自适应。可惜的是,这样绑定会破坏UI原本的比例,包括UI中心在屏幕中的位置的比例和UI宽高占屏幕大小的比例。这种比例一旦被破坏,容易形成UI相互交叉,穿插的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换成比例变化,按照原本的比例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宽高。然而这还会带来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屏幕的分辨率的比例和UI的宽高比例不相等的时候,我们会破坏物体的宽高比例。比如原本物体宽高之比是4:3,但是我们强行按照原本宽高在屏幕中的占比分别拉伸宽高,拉伸之后,宽高之比就不一定是4:3了。UI的宽高比例被破坏,里面的内容显示就会看起来很奇怪。
UGUI结合了上述两种解决方案,它在UI的外层套了一个虚拟框,虚拟框按照比例变化来做自适应,同时UI相对虚拟框按照绝对距离绑定来做自适应,虚拟框的四个角就是所谓的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