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刚学习了关于通信4/G的组成和一些通识,今天我们来更深层次了解一些原理以及一些新的基础~
目录
专业名词
LTE(4G系统)
EPC
s1
E-UTRAN
UE
UU
X2
eNodeB
NR(5G系统)
NGC/5GC
NG
NG-RAN
Xn
gNodeB
N26接口
手机的两种状态
空闲态
连接态
4G/5G速率
4G
5G
4G&5G关键技术
MIMO模式(4G)
发射分集
空间复用
传输模式
M-MIMO模式(5G)
低RANK的原因
信号的调制方式(4/5G)
4G SINR转换表
5G SINR转换表
CA载波聚合(4G)
SSB信道/波束赋形(5G)
信道
下行信道
上行信道
时域&频域
频域
子载波
4G系统中
5G系统中
时域/帧结构
4G系统中
5G系统中
特殊子帧(S)的意义
时域满调度&频域满调度
RB
时域满调度(1s)
4G系统中
5G系统中
时域调度不满原因
频域满调度
4G系统中
5G系统中
频域未满调度原因
LTE也可以写成EPS。它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哪些接口名字呢?
指4G核心网。
承载网上面的接口。
接入网部分,也就是上面绿色圆圈部分。
指手机终端,入网设备。
空口,也就是手机和基站之间的接口。空口/无线网/电磁波部分都叫空口。
4G基站和4G基站之间的连接接口。如果两个基站较近,比如2km以内,此时两基站布署X2接口。
作用:降低时延,如果两个基站之间进行通信,路径不用再经过核心网再折回,这次直接两个基站互相通信即可。
实际上80%的X2接口都是坏掉的,如果工作中遇到这个问题,没必要通知运维人员去检修。
4G基站名称。
也可以称为NGSA,它的组成部分呢?
5G核心网部分。
承载网上面的NG接口
接入网部分,也就是上面绿色圆圈部分。
5G基站和5G基站之间的接口。
作用和4G的X2一样~
5G基站名称
UE
指手机终端,入网设备。
UU
空口,也就是手机和基站之间的接口。空口/无线网/电磁波部分都叫空口。
连接4G网和5G网的接口,这样的话4G和5G之间就可以通信了~
1、没有数据传输
2、没有建立RRC连接
3、小区搜索与驻留
4、侦听寻呼信道
5、重选
小区搜索与驻留:手机会始终搜索信号更好的天线,但不直接连接,当有数据传输的时候再连接。
侦听寻呼信道:侦听是否有人打电话。
注意:
1、手机关机和开飞行模式不属于空闲态,这属于把手机天线关了,好比这个终端没了。
2、刚刚开机的手机处于空闲态,后来处于连接态,因为手机进入连接态是需要时间的。
1、有数据传输
2、建立了RRC连接
3、上下行数据传输
4、反馈信道质量
5、切换
反馈信道质量:反馈的是sinr信道质量(sinr计算的是下行质量!!),向天线反馈自己的sinr,天线会自动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
切换:从一个天线换到另一个天线。
注意:实际中,手机95%以上的时间都处于连接态。
上面的RRC连接过程博主后面会详细讲解~
4G的多天线技术,支持4T4R、8T8R、16T16R。(T是发送,R是接收)
5G最高可支持64T64R。
两个通道发一样的数据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抗干扰能力强,因为两个振子同时发送一样的数据,这样手机接收的时候可以把数据进行对比来验证数据是否接收完整。应用于sinr比较差的情况。
这时候我们和原来相比,只用一半的时间就把数据全部发给用户了。速率翻倍。
以上两种方式前提条件:天线上至少有两个振子(传统室分就只有一个振子,只能进行单天线传输)。
提升速率的有:TM3、TM4、TM8
不提升速率的有:TM1、TM2、TM7
只有一个振子的是:TM1、TM7
空间复用技术:TM2、TM3、TM4、TM8
RANK流数可达到4,速率比单天线传输的方式提高4倍。
RANK流
天线传输电磁波的时候是扩散式的,如果遇到墙、地面、天花板等可以反射到手机终端上面,手机的RANK流数会增加,也就是空间相对封闭的场景,5G支持手机最多可以接收4个RANK流,又比4G多出来2倍。
至于电磁波扩散具体细节,可以参考大学的工程电磁场这门课~反正博主这门课卡着及格线过的,我的水平还不够,哈哈~
如果现实中我们遇到RANK流数很低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1、sinr差(sinr差的原因又可以参考前面讲的RSRP、干扰等原因)
2、硬件振子数量不够
3、空间独立性不强
关键技术二,信号调制的关键技术,也叫AMC自适应编码。
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调制方式了,这里不再唠叨了~
注意的是,选用高阶的调制方式前提是sinr要好。
不过这里我们要背一个SINR/CQI/MCS转换表,这里家人们还是要辛苦一下滴(博主在写这篇博客时候还不会背┭┮﹏┭┮)~
为什么要有CQI和MCS呢?直接用sinr不好吗?
前提条件:频段必须挨着。比如D3和D7、D7和D8...
SSB信道每20ms一个周期进行扫描,检测附近的入网设备,然后找到合适的时机建立连接,但是这样会不会觉得有断网感?不会的,它有自己的应对方法~
SSB信道里面会存放一些空闲态手机需要的信息,比如天线RSRP、频点、PCI等等信息,来让手机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注意这个信道里面的信息是没有加密的,所有空闲态手机都可以接收到~
当手机有数据传输的时候,这时候手机就会进入连接态,建立RRC连接。此时这个SSB信道(窄波束)会时刻跟着手机移动,让手机保持连接态,基站剩余的功率和电量进行扫描其余的空闲态手机。
注意:当然当手机连接过多的时候,功率用得越多,这时候SSB信道的距离会收缩。SSB信道针对的扫描对象是对连接态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一直连接着,没有断网感。
PDSCH:下行数据信道 传输下行用户面数据
PDCCH:下行控制信道 传输下行控制面数据
PBCH/SSB(不加密信道):下行广播/空闲态信道 传输MIB、SIB、天线的基本配置信息
PUSCH:上行数据信道 传输上行用户面数据
PUCCH:上行控制信道 传输上行控制面数据
子载波:一根可以使用的电磁波。
4G子载波间隔:15kHz。
4G的最大带宽是20M,20M带宽有1200个子磁波,说明4G通信系统中同一时刻最多可以容纳1200个用户(理论上)。以此类推,10M带宽有600个子磁波。
在实际计算的时候,20M带宽两边各留1M带宽为保护带宽(总共为10%,20*0.8=18),此时18MHz/15kHz=1200
20M:1200个子磁波
15M:900个子载波
...
为什么5G 2.6g的电磁波间隔变大了?
因为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变化越小,所以需要更大的间隔来区分不同的电磁波。
SA1(2:2):主要应用于上行业务量大的室分站点,E频、FDD1800室分。
SA2(1:3):现实中常用的帧结构,一般人用手机获取资源比较多,很少上传数据什么的。D、F、A比较常用。
5G中TDD的循环周期也是5ms,不过这时候帧结构在这里叫时隙结构;子帧(1ms)改为时隙(0.5ms)。计算下来一个周期有10个10时隙。
作用一:基站先向下传输数据,这时候就上来让手机改为U方式,让手机传输数据。此时UE可能还没有接收完下行的数据就去传输,这是不合理的,所以D->U期间需要有一个特殊子帧S来进行缓冲,然后再D->U。但是U->D不需要,因为天线功能比较强大,不会出现数据碰撞的问题。
作用二:如果下行转上行比较快,剩下的时间可以全用来做下载D。
RB:结合时域和频域的资源单位。在频域上是连续12个子载波;在时域上是一个1ms。
手机当前用了多少个RB,也就是在1s内用了多少毫秒进行上传和下载。
1、服务器的问题,线程数少,<30
2、测试卡限速(流量超限,限速了)
3、基站天线存在告警故障
4、手机异常
对应带宽的子载波个数除以12~
20M 100RB
15M 75RB
10M 50RB
5M 25RB
......
700MHz(30M带宽) 160RB (1920/12)
2.6GHz(100M带宽) 273RB (3276/12)
1、服务器的问题,线程数少,<30
2、测试卡限速(流量超限,限速了)
3、基站天线存在告警故障
4、手机异常
5、天线下用户过多,高负荷。(带宽每个人分的太少了,导致下行速率慢了,理论上的调度不满了)
看到这里,给博主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