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86上的那些UNIX——BSD篇+主流桌面

       我想把古老编程环境系列完成,这是unix篇,其实从linux开始,该系列就有些变味了,变成了操作系统的介绍,本unix篇将分FreeBSD、Solaris、SCO等几个部分,unix的发行版不是很多,有些像AIX、HP-UX、IRIX等根本不能用在x86上,所有做个全面的介绍是有可能的。有些老的unix确实难装,而且vmware作为虚拟化软件,对老系统兼容性不如bochs、dosbox等模拟器,说不定有些版本在vmware上根本就是无解的,既然标题不强调old-os了,那些太古旧也就算了。因篇幅较长,按BSD、Solaris、SCO等分开,先发BSD篇。

虽然是unix,但是基本全是桌面图,免得像上一篇LFS那样千篇一律(编译Xorg、Qt、kde、gnome、libreoffice之类的你知道多恐怖么……)。

1.BSD篇
本篇以FreeBSD为主线,穿插其它的BSD。从法律意义上讲,BSD不能称为unix,因为不是The Open Group成员,也没有获得任何unix认证,不能在公开场合自称unix。

没耐心的请略过下一段,直接到有图的部分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关于FreeBSD的一些概念。
1.FreeBSD的开发代号比较迷惑人,release代表正式发行相当于Debian Stable,"stable"代表较稳定的测试分支相当于Debian Testing,Current是不稳定测试分支相当于Debian Sid,所以一些小白可能会误将Stable当做正式版本。

2.狭义的Linux只是一个操作系统内核,而狭义的FreeBSD是一个基本操作系统,包含了基本系统工具和编译器,如ls、cat、sed、tar等在linux中由其他软件包提供的工具,在FreeBSD中是基本系统的一部分

3.作为广义上发行版套件概念的FreeBSD和linux发行版是类似的,都是完整的操作系统套件。但是和其它的定期发行的linux发行版(如Debian/RHEL)不同,FreeBSD社区(或者说核心社区)真正维护的其实只有前面所说的基本系统——内核、系统工具、编译器,这些东西是能够真正体现freebsd质量和稳定性的,其他的软件包(ports、package)属于二等公民,从安装位置(/usr/local)就可以看出来。而大多数linux定期发行版,整套发行版都是受管理的,发行版生命周期内所有软件版本不变,只有bugfix。由上述事实可以知道,你用RHEL、Debian,发行方对你使用的所有软件仓库内的软件负责。而FreeBSD则只对基本系统负责,对ports负一半责——release版的ports保证编译的成功和一定的安全性、稳定性,但如果你更新了ports树,并升级了软件包,是有可能出问题的。因此,若想保持FreeBSD在生产环境的稳定,除了使用release之外,其升级原则是只给基本系统打补丁,不要随便升级ports软件(但你可以在保持ports树为当前release版本的状态下用ports安装软件,只要你不更新ports树且不随意改补丁和编译选项,品质和release版二进制包是没有区别的),所以,所谓的鼓励你用ports、鼓励你升级ports的做法,其实更多是站在开发者和学习者角度考虑的,如果你是生产环境,就尽量不要去升级ports。关于package和ports的不可靠,Openbsd的faq是明确说明了的,几大BSD的开发模式基本类似,而FreeBSD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回避了这一点(至少我没找到FreeBSD文档中有明确的说法),这可能与OpenBSD更注重安全的严谨作风有关——OpenBSD事先告诉你哪里可能会出问题让你别去尝试,而FreeBSD则希望你多试验并反馈问题。

4.BSD和GPL不是技术路线之争,而是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相当的有火药味。因此,在BSD社区你别抱怨基本系统里的gcc为什么还是4.2,4.3以后gcc是GPLv3,和BSD协议从根本上就对立了,这其实就是FreeBSD忙于搞clang的原因,你不换clang,那就永远gcc 4.2吧,更高版本的gcc是不可能进入基本系统的,只能在ports里做二等公民;相对的,你也别在Linux社区抱怨用不上zfs文件系统了,zfs虽然不是BSD,但他用的sun公司的CDDL协议,与BSD兼容,与GPL不兼容,因此永远不可能出现在linux内核中,作为fuse又基本丧失了意义。Stallman在BSD社区绝对是个令人厌恶的存在,GPLv3其实也得罪了linux社区,许多人其实都视FSF为一个极端宗教组织……linux内核到现在也不愿意换GPLv3,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内核规模太大,全面检查代码工作量太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如果用了GPLv3,那现在所有的闭源驱动程序都成了非法的了,大量的开源代码恐怕也得从内核中剔除(维护这些代码的公司或组织或个人,可能不原意接受GPLv3,那怎么办,删呗,就像FreeBSD删除AT&T代码那样,删到最后连系统都起不来了,重新发明轮子吧,内核一夜变回20年前!)。


综上所述,因此FreeBSD生产系统的维护要比企业级linux困难一些,不仅概念晦涩,而且升级系统务必相当谨慎。你可以把FreeBSD的版本号x.y看做和Windows NT的版本号类似,Windows NT的小版本号之间往往会有明显区别,如2000(NT 5.0)和XP(NT 5.1),Vista(NT 6.0)和7(NT 6.1),FreeBSD也是,而且还会伴随着package和ports的大幅度更新。整个系统的组织结构也更类似于Windows——基本系统+第三方软件。因此,在你没有深刻的理解FreeBSD之前,照套linux的话,你很难把FreeBSD用稳定。


FreeBSD十数年来安装程序都没有什么变化,到9.0这一代却完全不同了,安装的时候不再是传统的sysinstall。我这个人有bugfix癖,对于x.0这种软件都没有好感。我这一版安装的是PC-BSD 9.0,和FreeBSD 9.0是二进制兼容的,但对桌面做了优化。安装过程中我就感到了PC-BSD发行版的不成熟,中文化支持有限,中文安装界面还有空白字符,桌面性能也很一般,甚至不如自己用FreeBSD 8.3+kde配的桌面(所谓的优化恐怕也就是自带闭源驱动、提供了PBI包管理系统和默认安装桌面了)。

KDE-4.7.3,PC-BSD的声显网全部自动弄好,桌面自动装好,对于FreeBSD初学者,减少了配置,但对于有一定操作经验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它的定位应该就是初学者




其实,如果你想在桌面上用BSD的话,我推荐Debian kfreebsd squeeze,用的FreeBSD 8.1内核。Debian严格来说不是一种linux,而是一个unix like操作系统计划的统称,除了linux/freebsd内核外,还有hurd/opensolaris内核,目前只有linux和freebsd相对成熟。
Debian kfreebsd利用glibc隔离了freebsd内核,加上debian本身的apt软件包管理系统,用起来和一般的Debian/Ubuntu差别都不大,不过要注意,FreeBSD内核可以明显感到在桌面响应等方面不如linux,Debian kFreeBSD装不上vmware-tools,虚拟机上更加剧了这一点,而且freebsd内核硬件兼容相对差些,比已经很挑机器的linux更挑机器。
总之,PC-BSD和Debian kfreebsd这两个FreeBSD桌面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慢,尤其明显的就是FreeBSD的内核I/O是会阻塞用户交互的,具体体现就是狂读硬盘的时候键盘鼠标会卡,而linux/Windows上都不会卡(除非用了某些输入法,因为有些输入法磁盘I/O量很大,如ibus、搜狗)。另外可能是ufs文件系统的问题,FreeBSD处理大量小文件的性能似乎很差,比如说在解压ports包的时候,50M左右的tgz/tbz包能解压10多分钟,对于旧版本更慢(应该是ufs2和ufs的差别),而硬盘灯却是常亮的,磁盘占用率是满的,I/O速率却只有几K到几百K。在Linux上的体验要好得多,Linux kernel也是和ports包类似的大小,如果也这么慢,我做LFS的时候早疯了。

xfce-4.6,和Debian Stable的linux版一样,熟悉的星星主题,apt包管理,自动配好的bash-completion,绝对是Debian啊,但是看uname -a的结果。可能应为Debian的软件仓库庞大(比FreeBSD的ports内的软件数量多得多),有些软件并没有完美移植到freebsd下,所以/proc/version虚拟了一个linux的版本号




Debian kfreebsd证明了FreeBSD也可以很易用,但FreeBSD的桌面效果不好(别总将Mac OS X和FreeBSD扯一块,他们的差别已经非常大了,我还说Windows NT也继承了部分BSD代码呢),下面就是传统的FreeBSD了。十几年来,FreeBSD不开桌面的话(桌面的进化是比较明显的),安装程序上、系统配置上基本看不出是哪代,这也是FreeBSD的卖点——不改用户界面,用户使用新版本不需要学习什么新东西。

FreeBSD 8.3
FreeBSD内核是为服务器优化的,且不说前面所说的I/O会影响交互式应用的问题了,连VESA这种老掉牙的基本视频驱动默认都是不编译的,而且FreeBSD的amd64版本直到RELENG_8才支持VESA(i386版本早得多,在RELENG_4),相应的linux的amd64在2.4.20+就有VESA支持。因为我在FreeBSD下X用的很少,基本都在控制台,所以8.3的内核是重新构建的以支持VESA,在控制台下能开出高分辨率。kde/gnome/xfce/lxde四大桌面都配好了,字体都是文泉驿微米黑,计算机上中文衬线字体比较好看的操作系统只有Windows,他那个宋体是下了真功夫的,其他系统老老实实上黑体,衬线字体都有种
“破碎”的感觉。Vmware tools对FreeBSD 7、8支持都不好,认不出Xorg,不过还好,这两版xorg在无配置情况下都能良好运行,不过如果想要更好的用户体验,配置是必须的,FreeBSD的ports/packages自带vmware的视频和鼠标驱动,装上之后把xorg.conf的鼠标驱动改成vmmouse支持自动客户/宿主切换,视频驱动改成vmware支持更平滑的图形界面,总之需要改好几处,网上的说法也不全对,改不好的话经常出现鼠标卡死的情况。总而言之,花了功夫后效果好于PC-BSD。

kde-4.7.4,stable能升到4.8.4,区别不太大,4.7.4的kde能在虚拟机的烂显卡上开xfce那样的二维透明特效,因为开了宽屏,所以截一半



gnome-2.32.1,FreeBSD似乎不准备上gnome3,基本是默认主题,FreeBSD不像Debian、Ubuntu那样提供了许多额外主题,和kde、xfce一比,开不动compiz的gnome倒成了最逊的



xfce-4.8.3,我最喜欢的unix like桌面,简约而不简单,也能在vmware上开透明



lxde-0.5.5,在xfce逐渐走向重量级的情况下,lxde接过了轻量级桌面的棒



FreeBSD 7.4
amd64的freebsd 7.4不支持VESA了,控制台老老实实640x480吧。7.x和8.x都可以用freebsd-update升级基本系统,比从源码构建快多了。FreeBSD的控制台终端默认不分delete和backscpace……而且我把LFS那边配好的inputrc直接过来竟然没用,看来语法还不完全一样,ee、vim和X终端都没问题,也不是shell的问题,我实在受不了简陋的cshell,装好FreeBSD的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换bash,虽然bash是packages/ports,没有作为基本系统的cshell稳定,但cshell太影响操作效率了,即便cshell配置到极限,应该也不如bash+bash-completion好用吧,zshell据说最强,但我没试过,其开发也不如bash活跃,优势应该是越来越小。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某些软件,不管你的出身多么高贵,来源于大型机也好,使用某硬件终端机也好,来自学术机构也好,你当年开发时用的那种键盘布局和机器特性早已被扔进垃圾堆了,你现在最主要的用户是pc……vi你笑什么,你也一样,默认配置下想删除一个字符都得按esc退回命令模式用x,否则你就体验一下delete键越删字越多的思想感情吧……不过vim已经改善很多了,没那么反人类了。用linux的童鞋可能有疑问,在linux下vi和vim不是一个软件么?那是因为vim这个软件包本身提供了一个vi的符号链接,而在freebsd中,vi是基本系统的组件,vim是ports/packages。

kde-4.5.5,开不了任何特效,但是kde4到了4.5已经比较稳定了,以前用过debian stable的4.3.4都不是很稳定,跟别说其他发行版了


同样gnome-2.32,不贴

xfce-4.6.4,这不是我刻意配的,xfce-4.6本来默认就是这种仿win的主题,Debian Stable上的也是(参见之前的debian kfreebsd)



FreeBSD 6.4
smp支持不是FreeBSD的强项(至少在7之前)。6.4的smp还算靠谱,毕竟默认是打开的,以freebsd的作风,不靠谱的功能绝对不敢默认打开。从6.x以下,就不是官方支持的old-release了,freebsd-update要么不能用,要么只能升级一部分。6.4我是用cvsup升级源码(那个慢啊……而且绝不单是网络的原因,CVS的问题,老掉牙的东西),然后整体重新构建的基本系统(为了升级到最终的p11版本)。freebsd对基本系统的构建支持很好,非常简单,但是千万别去看网上菜鸟写的小报文章,无论是在哪个领域,网上的小报技术文90%都是错的,一定要看官方文档,FreeBSD的中文官方文档,是所有unix like系统中最好的之一(因为gentoo也很好,所以加了之一)。

kde-3.5.10,末代kde3,也算是一代经典,kde4刚出来时极度不稳定,不知道少人怀念他,这是最后能开宽屏的X Window,后面都是1024x768


gnome-2.22,无甚特色,不贴


xfce-4.4.2,vmware中在gnome/kde都开不了特效的情况下,xfce反而是最华丽的,请注意透明特效,三大桌面中他最早支持vmware上的特效





FreeBSD 5.5
5.5默认是关闭smp的,因为不靠谱……windows、linux、freebsd的smp完善基本都是在2000-2005年这段时间,这和硬件的发展有关——这段时期intel和amd相继推出多核处理器,smp开始向普通pc用户普及。不过windows起步最早,NT设计之初(80年代末)就支持smp,90年代中期的NT3.51/NT4就有一定实用性了;linux的进度也一直比FreeBSD快,从2.0(90年代中期)开始支持,虽然全局内核锁直到2.6末期才完全消除,但在FreeBSD 3、4、5、6这段时间,linux的smp支持明显强于FreeBSD。cvsup更新源码树,改内核配置,再重新构建基本系统,支持了smp,带来的后果就是单进程的速度下降,如果用8个核,则整体性能下降非常厉害,而且系统稳定性糟糕,时常死机,4个以下核还凑合。对于这些早期的没有文泉驿ttf字体的版本,先用楷体凑合吧,也比开源的宋体好看,我个人很反感从windows中偷字体这种方式,也不喜欢不同版本软件包互用。5.5之下如果要装vmware tools,建议装vmware workstation 5.5.9这个老版本的tools,从linux版安装包里解出来freebsd.iso,即可安装。

kde-3.5.1和3.5.10无甚区别,不贴

不得不提一下freebsd基本系统维护了一个无模式的简单编辑器ee,不像vi那样的反人类,初接触unix的童鞋恐怕会很喜欢,我其实接触freebsd比linux要早,在linux下苦苦寻找类似产品,找到个nano,不过习惯vim之后,ee/nano也用的少了


相对于kde的变化,gnome真有些千篇一律了


xfce-4.2.3已经差不多成型了,现在的xfce除了应用更丰富、有透明特效等外,大体框架就是这样,浏览器是firefox 1.5,不过时才有鬼,不过貌似Mozilla滥用了这句话(除了firefox,其他浏览器都说过时……),导致2007年左右firefox扩张地盘最猛的那几年招来了许多骂名




FreeBSD 4.11
从4代开始就没有amd64架构了。4.x以下的FreeBSD,smp支持很差。4.11的smp如果只开2个内核勉强还能用,但带来的副作用已经很明显——光驱挂载超时……莫名其妙的错误,仍然用smp内核,但把虚拟机CPU核数改成1就没事……SMP情况下启动的时候偶尔也会出现检测光驱那一步一直超时的情况,建议如果用SMP,请默认不连接光驱。

kde-3.3.2,这是最后有比较好的中文支持的FreeBSD了,后面就是英文了,要赞一下KDE,中文支持很早就非常完整


人们抨击gnome 2一直没创新,此话不假,看这个gnome与gnome 2.32是不是大差不差,gnome 1是蒙昧时代,2有了重大进步,赶上了kde(red hat居功至伟),但此后发展一直不快


xfce-3.8.18.3才是真正的“轻量级”,xfce4已经显得太“完整”了


FreeBSD 3.5.1
smp支持基本就是摆设,开了以后系统慢10倍,基本不能用。从这代开始vmware的引擎要选5代或以下,否则X Window开不了。另外这代的pkg_add不支持http协议,国内基本没有freebsd旧版本的archive镜像,用ftp连国外的镜像很慢,我用迅雷下的3.5.1和2.2.8的全部package,600-700KB/s(同一个站点FreeBSD下载不超过50KB/s),而且没有多点下载。两版合起来2G多,老版本软件包少,也很小。

kde-1.1.2,基本没有了现代感,不过因为vmware tools能装上,所以高分辨率和真彩色还是能上去的


这货是gnome-1.2.1,因为起步比kde晚,在当时明显要比kde简陋的多


xfce 3.4,虽然版本号不小,但是和现在的xfce差别太大了,看来还是xfce实在,3-4的升级相当有货



FreeBSD 2.2.9
2.2.9是2006年4月1日发布的,发布很晚又是愚人节,甚至有人认为是一个玩笑……如果熟悉FreeBSD的历史,其开发应该从2代算,2代因为著名的BSD的版权官司,删掉了大量的关键代码(产生了4.4 BSD-lite),FreeBSD项目受到牵连,也不得不开始了重新发明轮子的过程。本来BSD的基础远好于Linux,但经过这次波折,却让linux抢到了历史机遇(除了技术上阻碍了FreeBSD的开发以外,更重要的是人们为了规避法律风险,敬unix而远之),一个典型的知识产权法律阻碍科技进步的案例。System V是该次法律纠纷的受益者么?显然也不是,经过Novell的辗转,根正苗红的AT&T System V最终死在了SCO手上(非常讽刺的是,SCO也是个讼棍),几个基于System V的商业版本unix,除了AIX在小众、高端的市场继续忽悠银行家以外,其它的Solaris(正因为BSD的法律纠纷转向了System V,早期的SunOS是基于BSD的)、HP-UX、IRIX混的都不算好。unix的这次内耗,可视为传统的unix衰落的标志。

kde的祖宗——kde 1.0


gnome 0.3上的空当接龙……


X的默认窗口管理器twm,前面一直没出场,10多年来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FreeBSD  1.1.5.1
当时unix的版权所有者Novell网开了一面,允许该版本(包含了“侵权”代码)在法院判决之前发布,从这件事情上和SCO开始讼棍生涯后Novell对其的致命一击看,这家公司还是比较有良心的。这一版光盘不是可引导的,几个cdinst软盘也不好使,没折腾了,FreeBSD其实从2.1之后才算一个比较成型的系统。2.x早期版本被版权官司阉割的太厉害,1.x则基本就是
传统的386 BSD——浓浓的学术味,什么叫学术味?就是让你连安装都得去请教老师……FreeBSD 1.x、4.4 BSD和386 BSD在bochs上有人是装成功的。


NetBSD 5.1.2
以下的小发行版的历史版本不演示了,这是从FreeBSD分支出来的项目,强调可移植性,在Linux 2.6内核之前,NetBSD是可移植性最好的操作系统,现在这个头衔让给了linux,其实是早晚的事情,几大BSD社区合一起,其开发者恐怕也就是linux的零头。netbsd的ports名叫pkgsrc,和OpenBSD不同,netbsd似乎更提倡编译安装而非二进制包,这可能与netbsd所追求的跨平台性有关,5.1.2的release到目前都没有匹配的二进制包,只能用5.1的,有些包在5.1.2上装是有问题的。没有找到快的NetBSD镜像,所以这个netbsd就只有基本系统。



OpenBSD 5.1
强调安全,OpenSSH就是OpenBSD的子项目,从NetBSD分支,主要是因为人际关系和技术路线的问题,一个核心netbsd成员离开了团队创立了openbsd。OpenBSD在基本系统下的安全记录,虽然有人不服气,但是其他操作系统都比不上,linux即便一样扒的不剩什么,还是不如OpenBSD安全稳定(以linux开发的组织方式和活跃程度,引入大量bug是必然的,linux仗着用户多,其保证内核质量的策略就是——发布发布不停的发布,让大量的用户去测试)。虽然安装方式极度恶心(命令行问答形式的交互,80年代前期的风格),许多人说openbsd晦涩难用可能就是被安装程序吓到了,但实际手感上比netbsd要好得多,可能是openbsd更像freebsd吧。openbsd和netbsd默认都没有linux、freebsd那样alt+fn的多终端,不过openbsd的基本系统中维护着一个tmux,类似于screen的多终端程序,习惯了也很好用。正如之前强调的,openbsd更推荐二进制包安装,其packages和release在一块,快一点的镜像比较好找,不像许多netbsd的镜像只有基本系统。

几大BSD系统中唯一官方packages有gnome3的,我是很不习惯gnome3这种风格……



DragonFly 3.02,是从FreeBSD 4剥离的分支,当时的FreeBSD 5加了许多新特性,初期稳定性很烂,有人不满于是做了这个分支,据说在线程支持和内核架构上做了改进,貌似内核已经改成了类似Mac OS X、Windows NT那样的混合内核,因为软件包比较新,而且不是完全针对服务器的(从混合内核设计和线程支持看),可操作性比openbsd和netbsd强,别的不说,vim预配置好的,随达不到某些自定义配置的强大,但至少不难用了。

DragonFly默认的fvwm窗口管理器,因为该系统并不死守BSD协议,其自立的新文件系统hammer(号称强于zfs……)就是gpl的,所以gcc可以用高版本


其他不上了,gnome-2.32、kde-4.5.5都看过了

        总结一下,为了把这些系统都配置得较完美,BSD这一块我花了1周多时间,心情从一开始的新鲜,到了解BSD之后的钦佩和上瘾,再到最后的有些火大。为什么会火大?我虽然欣赏kiss,但这个kiss过分了(我是不是有点叶公好龙),几乎所有东西都得手工改配置文件,并且在软件实际运行之前没有任何方式验证配置文件的正确性,当一个软件产生了预料之外的结果,排查半天结果只是你配置文件打错了一个字符(比如配镜像的时候最后少打了一个/),能不火大么?GNU/Linux方面实际上已经有了一种倾向,那就是在人工编写的配置文件和程序实际读的配置文件之间做一个转换,这实际上是对配置文件正确性的一种验证,也是更为安全的方式。其实,所谓的图形界面配置能减少错误,本质上做的也就是这件事情而已,验证配置文件正确性不一定要图形界面来做。

       看见有FreeBSD用户喷Linux内核使用交互式配置“恶心”,“亵渎”了unix精神,我也不想多说了,相信FreeBSD只要健康发展,支持的架构越来越多,驱动越来越丰富,交叉编译的需求越来越多,早晚有一天,也会放弃现在的内核配置方式……kiss是一种哲学,但不是一种偏执,用了几种unix like之后,linux和gnu的软件是将传统与现代,强大与易用结合的最好的,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为什么linux用户相对最多,用户不是傻瓜。

      但对于FreeBSD基本系统的稳定性,我是绝对伸大拇指的,ports/packages只要不随便更新,大部分场合也是足够的,FreeBSD或者说包括Linux在内的大部分unix like系统,对桌面和易用性要求太高是不实际的,也是没必要的,他不是给普通用户用的。一个好的桌面操作系统,从Windows NT和Mac OS X的实际来看,其内核都必须对图形界面做直接的支持。

       unix认证不过是个名头,各种BSD到目前都没有通过unix认证(除非把Mac OS X勉强算成BSD),但不妨碍人们认为BSD就是unix。M$如果愿意,把posix子系统完善,Windows NT也有能通过unix认证的潜力(别忘了posix标准的创立,M$的xenix分量不算小,M$并非unix的天然敌人,只是敌视linux给人一种感观而已)……IBM的z系列大型机操作系统z/OS,UNIX就是作为一个子系统存在的。

        个人是反苹果的,收集的各种软件,和苹果相关的为0,所以Mac OS X就不演示了,几年前装过虚拟机,效果不能说多好,但肯定是可行的,作为x86的操作系统,vmware上能正常运行是基本功,否则就不能说成熟可靠,因为vmware虚拟机也是一台“标准PC”,而且用的都是兼容性最好的硬件。记得几年前ubuntu一些人总是回避虚拟机上问题多多(原因很简单,你ubuntu要是靠谱,debian/rhel他们这种落后最新软件2年的岂不都是二货?),声称问题都在新用户不敢上真机玩旁门左道而非ubuntu自己在虚拟机上不稳定,我大概就是在那时讨厌ubuntu的吧……不过客观点说,Debian系在虚拟机上不如RHEL系倒是事实。

        下期是solaris、sco等其他unix篇,恐怕得过几天发,白天一直都有事情,只有晚上有时间。solaris我有2.4、2.5.1、7、8、9、10、11,只差一个2.6(solaris从2.7开始变版本帝,直接叫7),还有更早的sunos4(应该没有x86),sco有unixware 7.1.4、openserver 6.0.0/5.0.7,以及几个SCO早期的xenix和SVR4

        Solaris目前在oracle手里,随着solaris 11的发行,至少可以说明短期内这个操作系统不会死掉了,这一类企业级系统一般都至少10年支持周期,oracle在收购sun后推出了新版,至少说明了有继续开发solaris的意向

       SCO从M$哪里继承来了xenix,算是x86平台上unix的探路者了,虽然业绩下滑后做了令人不齿的讼棍,但要细数unix的历史,SCO应该是有一席之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x86上的那些UNIX——BSD篇+主流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