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律,是父母给的最大财富(伴读)


在当下这个充满浮躁的时代,自律已是被频繁提起的高频词汇。






我们都知道:自律,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控制力,自律的人能比普通人获得更高的成就,具备更高尚的品质。学会自律、懂得自我管理,拥有一定秩序感的人,他的生活、他的成长过程一般都不会太差,自律将决定着一个人日后的学业乃至他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


对于孩子来说,自律与专注力同样重要。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没有任何自制力,看电视不分白天黑夜、睡觉不看时间早晚、吃饭东张西望、做作业磨磨蹭蹭、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事实上,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父母只有养成自律习惯,孩子才会自律,在这条自律的道路上,父母与孩子需要彼此守望,一起成长,才能越来越优秀。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很难完成定下的目标。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孩子的秩序感,首先得让孩子学会自律,而父母在当中的角色十分重要。




在孩子性格、习惯尚未形成时,父母对孩子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1、不要无原则的爱孩子




爱孩子要有一个度,做到有原则的爱孩子。是父母培养孩子自律的关键所在,父母要给孩子订立一个规则,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2、不要即时满足孩子的需求




缺乏自律能力的孩子,一般自控能力也较差,无法抵御外界的诱惑。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学会等待,不要即时满足他们的要求。让孩子明白实现他们的愿望要学会等待。




3、帮助孩子梳理规则意识




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


规则是什么?就是定出来让人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则的争先恐后会造成社会的混乱,想孩子自律,也要教他学会遵守规则。


但父母要明白,在给孩子制定规则时,要避免单向硬性的规定,而是与孩子双向互动,一起定规则对孩子形成自律意识才更有效果。




4、让孩子自己做主




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如果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要鼓励孩子去做,不要打破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日常生活中,可以培养孩子做决定前思考,做决定后负责的习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自己做主,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主见。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从而发展孩子的责任感、自尊心、自信心、自律能力和办事能力,而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础。


如果孩子的所有事情都被你安排好了,孩子就会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自然也很难学会自律。




5、让孩子学会吃苦




很多父母不但为孩子包办一切事情,甚至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一旦摔倒或者遇到困难,父母们总会冲在孩子前面为他们抵挡一切。


事实上,让孩子学会吃苦,是对孩子最好的锻炼。




6、通过运动来抵制诱惑




很多时候,孩子不自律往往是因为“眼前的诱惑”太大,而运动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抵制诱惑。比如,孩子很想打游戏的时候,可以带他去打篮球、羽毛球,跑步,游泳等等。


运动会激活前额叶皮层,让“冷认知系统”变得活跃,让人变得冷静、理智。而且,它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不再聚焦于“眼前的诱惑”。




7、引导孩子找到目标




孩子要去寻找的目标,就是实验中的“第二块糖”它对孩子的吸引力越大,孩子就越会愿意为它延迟满足,从而表现得越自律。


当孩子习惯了自律的生活,TA对时间的利用更高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的领域,也会有更深刻的自我认知,也就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


这个长远目标也会反过来激励孩子增强自律的能力形成了良性循环。




8、父母以身作则




想要让孩子养成自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拥有自律的生活习惯。即便原先的生活习惯不够自律,也可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一起努力,重新培养。让孩子看到父母与自己一起努力在做一件事,也会给孩子更充足的动力。






因此,宽容适度地爱孩子,让孩子从小学会吃苦,在碰撞中成长,磨练勇气和胆量,学会自我保护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很难相信,一个面对诱惑,没有自控能力的孩子,在长大以后可以全身心投入做好一件事情;我们也很难相信,一个面对欲望,缺乏自律意识的孩子,在未来能够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毫无艰难困阻的,而是充满诱惑、欲望、挫折的,拥有秩序感和自律意识的孩子,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重塑自己,更好地走出困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养孩子自律,是父母给的最大财富(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