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议论文教学,至到这学期,我才发现自己以前对学生进行的都是无效教学。原来议论文不应该是自己以前的那种教法。以前的我是怎么教学生议论文的呢?读文章找中心论点,说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现在,再教初三好像还是教这些,但列多的好像不是教这些。先对自己这一个月议论文教学做个梳理,再来说说为什么自己是在教学学生找中心论点,说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清文章论证思路,更多的不是在教学这些内容。
九年级上册有两个单元的文章是议论性文章的集合,一个是二单元,一个是五单元。
二单元选文的人文主题是“砥砺思想”,有演讲稿《敬业与乐业》、书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书简《论教养》、散文《精神的三间小屋》。单元提示要求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以。五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理想信念”,选文有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五单元的单元提示要求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观点; 注意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城独立思考的习惯。
备课组集体备课时,提出把两单元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可以要一定时间内集中学习目标。于是,我们把这两个单元放到了一起进行教学。而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敬业与乐业》
第一课时
初读:通读全文,标注自然段番号,勾画誊抄课下词语。
二读:通读全文,勾画关键句,梳理出全文主要内容与结构特点。
三读:引入观点的基本概念,再读全文勾画出体现作者观点的文句。
引入论点与分论点的概念,跳读全文,对观点句进行分类汇总,明确全文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在这个过程中,时时帮助学生区别观点句与一般陈述句的区别。在反复比较中识别观点句。
四读:比读二读与三读,分别是什么角度切入文章学习的。一个是从一般性文章角度切入
文章学习,用的是已知的阅读方法。一个是从议论性文章的角度切入文章学习,用
的是新的阅读方法。
总结。
第二课时
开课,引入事实材料与举例论证的概念。观点与材料关系的相关概念。
一读,跳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事实材料,并尝试着说出它们的作用。
二读,对文中事实材料以外的文字内容,进行分类。体会引用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联系与区别。
三读,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角度来简要复述课文。在学生复述完后引入论证思路的概念。
带领学生一起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
四总结:本文涉及到的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引论、本论、结论。
第三课时
导入:前两课是从议论性文章的“议论性”角度入手学习文本,今天从它的“演讲性”角度
来学习它的语言特点和选材特点。
学生学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初读全文,勾画出体现雨果观点的文句。
跳读全文,找出雨果支撑自己观点的文句,并判别它们的论证方法。
细读全文,品味文章语言特点。
你怎样看待雨果的观点。
《论教养》
第一课时
通读全文,勾画出体现作者观点的文句。辩识全文的中心论点。
跳读全文,判断文中的材料,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第二课时
说话: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写作:为文章的某个观点提供几个事实材料。
《精神的三间小屋》
第一课时
导入:议论性、散文性。第一节课扣议论性学习,第二节课扣散文来学习。
通读全文,标注自然段番号,勾画誊抄课下注释,勾画文中关键句。
借助表格,理解三间小屋的内涵。(表格关键词:第间 ,盛放内容,理想状态,如何实现,现由,论证方法。)
学生先自读完成表格内容,再交流。
如何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意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出示几个重点句子,如: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爱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三间小屋,它们的顺序可以交换吗?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
默读全文,勾画语言优美的文句,并选两处来赏析。
背诵模仿
当堂背诵课文第8段,并仿造说话。
《怀疑与学问》
[if !supportLists]第一课时,[endif]找出中心论点、分论点;找出道理论据、事实论据,说明它们的作用。
[if !supportLists]第二课时,[endif]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习一个经典议论段的写作(议论“五句”的学习)
作业:写一个带有“议论五句”的议论文段。
《谈创造性思维》
两个课时
独学:独立阅读全文,勾画观点句,标注论证方法并批注其作用,用思维导图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
互学:小组交流各自所学,在交流中修正对文章的理解。
展学:老师请每个小组中等学生来完成文章论证思路的陈述。
老师利用各组展示的不同处,在比较中修正。
作业:选文中一观点,为它写一段论述性的文字,300字左右。
《创造宣言》
两个课时
独学:独立阅读全文,勾画观点句,标注论证方法并批注其作用,用思维导图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
互学:小组交流各自所学,在交流中修正对文章的理解。
助学:小组交流后,由小组中的学习中等生和学优生分别口述本文的论证思路,帮助组内语语文学习待优完成此项学习任务。
展学:老师请每个小组中学习待优生来完成文章论证思路的陈述。
老师利用各组展示的不同处,在比较中修正。
写作:学习本文5——10的写作思路(先列举他人错误观点,再进行反驳。反驳时,至少用上两种论证方法)来反驳生活中的某种错误言论。
多文本对比阅读
两个课时
就以上文章,自选一个切入点进行对比阅读。
参考比较点:
文章拟题思路的异同与各自的妙处
文章引论部分写作方式的异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写作启示
文章展开论证方式的比较,从中你得到什么写作启示
文章结构的异同
文章分论点设置个数的比较
文章都用了举例论证,却各有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写作启示
文章语言风格的比较
最终落点到对议论文写作的体系归纳。
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放在最后进行教学,与往届教学差异不大。
对自己这一个月议论文教学进行梳理。发现自己对教材的单元要求更加重视,对议论文体的知识是点点渗透,活动渗透,是让学生尽可能出错,然后在不同理解的比较中去引导去校正。
不再向往届那样,篇篇去讲论点、论据、论证,不是去明确哪句是论点,哪句是分论点,哪句用了举例论证,哪句用了道理论证,而是去分析为什么这句是论点,为什么这句是分论点,为什么此处用举例论证,换成道理论证好不好,为什么为了支撑这个观点用了这则材料,用另外的材料可不可以,诸如此类。
这一个月,教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在反复训练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课文《谈创造性思维》中所说的“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在这一轮教学中,每篇课文,自己想的不在是我要教学生什么,而是在想,做为议论性文章的教学,什么方式才能证明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是考试能做好议论文的那三道选择题,还是能写一篇观点明确的议论性文章?这两种考察方式确实能证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但检验的时间与学习的时效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这种依靠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习效果,是学习反馈滞后的表现。这是不利于实际教学的。那还有没有其他方式来证明学生对议论性文章学习的有效性。个人觉得读完一篇议论性文章,学生能梳理出它的论证思路,就是一种最有时效性的学习证据。
因为,要完成论证思路的陈述,学生要具备识别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能力,要具备识别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识别议论文结构的能力。因此,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我把让中等学生和学习待优生最后在全班进行《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两文的论证思路做为检验学生学习议论性文章是否有效的一种途径。
当想到要以什么来证明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对教学的设计发生了改变,以前以讲析式为主的教学设计变成了活动式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前是先想我要怎么教,现在是先想,我要怎样证明学生学有所得。为了让学生能用“理想中的证据”来证明学有所得,我的教学该怎样进行。这样一来,我发现我的教学顺序发生了改变,我的教学内容发生了改变。而学生在课堂上回馈我的也是中等生和学习待优生的所呈现的“精彩的证据”。这些课堂上看得见的学习证据,让我突然明白,这以前我的议论文教学有多么的虚假。
也认识到为什么以前大家都说议论文难教,学生难学。其实不是议论文难教,是我们教的方式不够恰当,是我们教的内容不够恰当。当意识到议论性文章的教学不是教议论文体的知识的时候,我们的教学就会前进一大步。虽然在现在,我还不能从这次的议论中教学中悟出更高深的道理,但我明显对议论文教学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认识。我想,随着自己的努力学习与提升,我今日这㳀显的认识,必会逐步明朗,必会逐步能提炼出某种教学观点,与某个教学理念相符合。
我期待着在九下的议论性文章教学中,我还能有类似今日这番对教学产生新认识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