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5

读丁立梅的《谁为她唱一曲骊歌》的小随笔(《你的光影,我的流年》160页)

这篇文章和我听闻的丁立梅的温暖文风大相径庭,读完意难平。

文中的二姨奶奶人和善,好客,爱干净,同时对我无比疼爱

我也很喜欢她,经常去玩

小时候对她的一点点陪伴

长大后成为了她苦苦等待,直至绝望的理由。

她的命运是悲惨的

纵使自己待人很好,却始终挂上了坏脾气的名号。

老了后吃低保,照顾她的人毫无人性。

但唯一让人伤感的,是我的不守信

我的存在,是她活着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最孤独的时候,那个陪伴自己的人值得奉献一生。

可我还是没有来。

如同前文老舅爹的吊死,她也通过文章始终提到的水烟,了结了一生的痛苦。

我一直相信人的自杀很少是因为一时的原因

都是尝尽了疾苦,才走上这条路

所有“自杀的都是懦弱之人”这种看法我是很反对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姨奶奶就是为了自尊,一生坚守的干净,默默选择自杀。

她选择自杀没有错

但是我们该想的是

一个善良的老人,待人极佳的老人

这么孤独,这么绝望,是应该的吗?


“长大了还记得这个姨奶奶吗?”

我答:“ 记得的 。”

“还来看我不?”她饶有兴趣看着我,继续问。

我答:“来的,我还要买好多好吃的带给你。”

她就开心地留我住下。


这段话我不知道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反正我一看就觉得和我的好像,简直一模一样,我想这也是共情被大作家利用时给人的震撼。

我从小是被奶奶带大的,所以这种经历真的数都数不过来。

她会说,你长大肯定就忘了我咯,不会再想这个奶奶咯。

“不可能的。”我当时的坚信不疑,我至今还十分清楚。

我甚至对这些话感到厌烦,因为听得实在太多了。

真的不可能吗?

我还记得以前我几乎每隔一周就会给奶奶打一个电话

一旦离开老家就会大哭一场

可是现在不会了

一年,也许只是奶奶打过几次电话,而且过一会就是无尽的沉默,只好挂断

尽管我不想承认,但是这种情感变淡了


今年暑假我第一次没回老家

我还记得我保证过我每个假期都会回去

她说不可能,我仍然那么自信。

实际上是因为我在扬州,疫情严重,不可能出得去

但是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我不得不承认。

老人的履历永远是比我丰厚的


现在老人的孤独是热议的问题

老人是看着我们长大的,为我们付出了多少

老人本来是孤独的,有了孙子孙女后自然满意很多

但孙子孙女也会慢慢离开,正如自己的儿女

无论老人们多想留下,无论孙子孙女保证过多少次

老人只要有一点点陪伴,他会用余生来等你

无论等多久

这不正体现他们的孤独吗?

这不正使得他们更孤独吗?

想想老人们是如何将我们拉扯大的

他们渴求的,我们不会没有时间,只是我们不想

读了这文章,我想我得多陪陪我的爷爷奶奶

我得在回去的时候和他们叙叙旧

最后再附上一段令人深思的话

我们是否也是这样的?


“ 她惦记你 ,很想你去看看她。”我爸说。

我听的心里揪揪的,当即承诺:“你带个信给二姨奶奶,我过两天肯定去看她。”

过后,我却忙着忙那,似乎总也抽不出空来,就自我安慰,等等吧,再过几天,我就去看她。我爸也催过我好几次了,我爸说:“二姨奶奶听说你要去,天天撑着拐棒站在路头上望,还去买了鸡蛋等着你去吃。”

我惭愧不安,恨不得立即就飞过去,可是,我正上着课,我还要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我就安慰自己,也安慰我爸:“这个星期天,我一定去。”

然我的二姨奶奶,她没等到星期天我去看她,便走了,走在一把火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