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往事】道德标杆蒋会文、刘凤香夫妇


在里范家村中心的河对面,在山脚小山沟的边上原有蒋会文、刘凤香夫妇的房屋,长毛造反运动以后,蒋家老祖宗从安徽跑难来到了里范家,由于身上带了不少的盘缠,所以就在里范家购买了地基建造了泥土结构的尺子形房屋,房屋的左边是蒋家小爹的房屋,右边就是蒋会文的房屋了。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还见过蒋会文叔叔的母亲,她常常面带笑容地和我们孩子说几句话,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蒋家小奶去世了,记得全村人都去送葬了,我们孩子也为她带过孝,在回来的途中,大家都要把白线放到火堆里烧掉,而我一直带着,大人又叫我回头把白线拿去烧掉,这件事到现在还清清楚楚地记着。蒋会文叔叔一共有七个子女,大儿子蒋梦富给了蒋家小爹做了儿子,最小的儿子蒋梦良在桐庐县当公务员,两个女儿嫁里范家,还有三个嫁百岁坊朱家和后岩村以及临安三个地方。蒋叔叔和凤香娘两人待人和蔼可亲,从来没有见过他们骂过谁,他们的女儿都是贤妻良母,他们的儿子都是贤夫良父,他们两人成了言传身教的道德模范新标杆!
蒋会文叔叔是读过书的文化人,他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他对谁都讲道理,不是农村里一般的“蛮武佬”,所以他们夫妇深得里范家老老小小的尊敬!大约1985年,里范家庙边重新建造了土地庙,这个庙就是他和我父亲两人为头建造的。记得我父亲跟他说,叫他写一副对联贴在土地庙的门前,我现在还能记得那副对子:庙内无僧风扫地,寺内少灯月照明。蒋叔叔做人随和,待人亲切,自己的言行又是子女的标杆,所以培养出来的子女都是标准的道德模范。蒋叔叔身材中等,瘦瘦的个子,所以在办生产队的时候,他主要做的农活就是打杂、除草、割田坝上的草等比较轻松的活。他家的箩筐都比别人家做得小很多,别人家的箩筐一箩就可以装100多斤,他家的箩筐一担只有100多斤,因为他力气比较小。虽然他力气比较小,家里又有这么多孩子要抚养,所以除了下雨、下雪、身体吃不消以外,他几乎天天都出工的,天天做一些力气比较小的农活。我们现在养一个子女都感觉吃力,而他要养一大帮子女,他们夫妇两人都在为抚养子女而辛苦了一辈子。
1986年6月蒋叔叔的小儿子蒋孟良在初中升学考试中不负众望考上了初中中专,蒋孟良也成了里范家唯一考上初中中专的人。当孟良考上初中中专以后,整个里范家都轰动了,大家都夸奖孟良有出息。记得当年蒋叔叔笑嘻嘻地来到我家和我父亲交谈孟良考上中专的喜事,我父亲说:“你四十岁时生了小儿子,快六十岁了小儿子考上中专吃国家饭了,你以后还要享儿子的福了。”蒋叔叔说:“我家孟良还争气的,考上中专吃国家饭,以后子女能享福就好,我们做父母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我们里范家一共五个同年佬,蒋孟良、殷秋来、周文华、高伟成和我,读书的时候孟良比我们四个同年佬高一级,我们后面四个在考初中的时候,他们三个没有考上,读初中的时候,我成了光杆司令。蒋孟良为里范家人争了一口气,他当时也是怡合乡家喻户晓的人物,毕业以后分配到印渚镇工作,然后分别到东辉乡、岭源乡、合村乡工作,最近几年一直在县政府发展改革委员会上班。
由于年轻的时候,凤香娘过度劳累,腰肌劳损,加上血脉不畅,凤香娘经常感觉腰痛或者背痛,农村里叫着“鬼箭”打去了。鬼箭打去以后,不能做生活,凤香娘就要到我家叫我父亲给她打鬼箭,说来也很奇怪,经过我父亲打了鬼箭以后,她很快就感觉轻松多了,也能马上干活了。后来我问我父亲,打鬼箭的口诀是什么,我父亲告诉了我,我当时就记下来了。口诀是这样的:“头戴七星枕,身穿九宫八卦衣,神箭神来退,鬼箭鬼来退,手拿神通剑,打出神鬼箭,接了如林直。”那么打鬼箭还有什么诀窍呢?我父亲告诉我,如果是左边被鬼箭打去,就要用手打患者的右手,一边念口诀,一边打手,要念七七四十九遍,打手臂也要打四十九遍,打好手臂,再打痛的地方,也要念七七四十九遍,用手按摩四十九遍,这样才算好了。里范家很多老人,鬼箭打去都要叫我父亲打鬼箭,我父亲都帮他们打,说来奇怪还非常实用,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按摩疏导血管的作用,过去老辈人有点迷信的心理称呼鬼箭罢了。
蒋会文、刘凤香夫妇是里范家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待人亲切、与世无争的一对普通的夫妻,他们的子女都遗传了他们的优良品格,深得了解他们的人夸奖。谁娶了他们的后代或者谁嫁给了他们的后代,都会享福一辈子……。所以他们夫妻是里范家言传身教的道德模范新标杆,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心里一直有一种对家乡的负疚感,每当家乡的老人一个个离去的时候,我不是在外面读书就是在外面上班,只有回来的时候才听说家乡的事,心里一直想弥补这种对家乡的亏欠!每当想起家乡的人的时候,把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记录下来,愿做永久的留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土往事】道德标杆蒋会文、刘凤香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