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写作》学会这4个双向沟通的写作心态,读者也舒服

晚上看到《学会写作》这本书,忽然领悟到,通常领导给我们下达的任务指令,其实就是一个单向沟通的过程,信息发送者负责发送信息,接收者负责接收信息,简单讲,就是领导说什么,我听什么。

然而,在工作中,单向沟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换成写作呢?虽然写作本质上就是一个写作者写,读者读的过程,但是,这却是写作中最大的缺陷。

我们无法像领导一样给员工下达指令,没有读者喜欢被安排、被指示、被命令、被通知;写文更适合双向沟通,写作者和读者都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心的接收者,就像和朋友一起坐在一起聊天,你说我听或我说你听的一种互相沟通的过程。

所以写作时,我们要采取双向沟通的心态写作,粥左罗在《学会写作》里分享了4点小技巧。

1.平等的姿态,分享的口吻

我们平时跟人聊天时,要是别人老是说“你懂了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们是不是会感到很不爽?

换分享的口吻来表达,比如:“我表达得清楚吗”“请问我刚才讲明白了吗”。

是不是更有说服力?听的也比较舒服,所以写作也是一样的,说教的姿态的文章没人会想看。写作不是说教,写作是分享。

著名主持人窦文涛具有非常强大的向下兼容的能力,双商在线、博览群书的他依旧在嘉宾和关注面前摆低姿态,给对方充分的尊重,看他的节目是给观众一种享受。

写作者没有智力优越感时,才能给读者创造阅读体验感。

2.目标对象感,聊天的感觉

一篇好文章少不了生动、有趣,比如汪曾祺老先生对食物的描写:田野里的土豆比超市里的有趣得多。

所以文章不能写的像产品说明书,没有对象感,没有聊天感,单纯传递信息,会很枯燥,让人没有想读的欲望。

3.写作过程注重调动读者的参与感

吴军老师说过,一个真正会沟通的人,一定是对自己的观点和知识有本质的了解,而不只是传话筒。

怎么办呢?方法很简单,你只需多提问: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自称打工者?打工者的自嘲代表着工人阶级的觉醒吗?

写作者有发问,读者有思考,把信息传递式的写作变成探讨交互式的写作,一篇文章才不会显得单调。

4.注重接收的准确而非表达的准确

写作不是自嗨,有时候我们认为的表达准确,读者却可能一头雾水。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我这么表达,读者好理解吗?这个概念讲的够通俗吗?是否还有一些不够普适的行业用语?这些说法是不是太学术了?

只有让读者先看懂了,他才会觉得好。

写作从形式上看是单向沟通,但我们要用双向沟通的心态写作,以平等的姿态、分享的口吻、聊天的感觉,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在表达和接收准确的情况下,先确保目的的达成,再追求令人愉悦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写作》学会这4个双向沟通的写作心态,读者也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