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曾任袁世凯的女秘书,“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惊才绝艳”、“风致娟然”,是真正的人中之凤。
一一 题记
一日,一身墨绿长裙的吕碧城,挽着母亲游走,路边有个道士摇着羽扇招揽生意。
道士递给她一只插满签的笔筒,她选了一根,签上言:“两地家居共一山,如何似隔鬼门关?岁月如梭人易老,许多劳碌不如闲。”
三十年来,她一直孑然一身。
她这一生,正如那签语所说,真的和爱情无关,和婚姻无缘,如隔鬼门关。母亲总是后悔,后悔庐山上算那一卦,竟真的一语成谶。
一个女人一生中没有爱情,该如何过好这一生?民国奇女子吕碧城用一生经历书写了最好的答案。
吕碧城曾是一个被退过婚的女人。
她一生未嫁,却活出了一般男子无法企及的高度——“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女学创始人”、“民国最霸气女企业家”。
她曾说:
“即便这一生没有爱情也没关系,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
当张爱玲在情爱里叹息,萧红在穷困和渣男中沉沦时,活到极致精彩,活到极致通透的吕碧城,用一生绚烂告诉我们,没有爱情的女人,依然可以过好这一生。
吕碧城12岁时,父亲遭遇意外骤然离世,留下吕母和4个女儿。
亲戚们便以“无后”为借口,侵吞吕家千亩良田和家产,将她们孤女寡母“软禁”起来。
母亲软弱,只知以泪洗面,几度寻死。吕碧城却偏不认命,她写信给父亲的朋友,四处奔走控诉,终于被解救。
万万没想到,此举却让吕碧城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
年幼时,父母曾为她订下一门亲事,未婚夫家听闻这个消息,断然提出退婚。“她小小年纪,竟有此魄力,呼风唤雨,日后恐难管教。”这样荒诞的退婚理由,让吕碧城无法接受。
《红楼梦》中,尤三姐因为退婚即刻挥剑自刎,那时候“被休”和“退婚”是女子的奇耻大辱。
退婚的羞辱和打击,成为吕碧城一生中伤她最深的伤口,甚至影响她一生的婚恋观。
在铺天盖地的羞辱和流言蜚语里,她们一家投奔舅舅家,一住就是6年,寄人篱下的日子,吕碧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读书,永远是女人觉醒和自我增值的第一步。
21岁的吕碧城一心想去天津求学,却遭到了舅舅的坚决反对。第二天,内心坚定的她竟做了一件冒天下大不韪的事情:离家出走!
《无问西东》里说:
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一定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什么好人家,如意郎君,半生倚靠,她都不要。
她要的,只有她自己。她所能依靠的,也只有她自己。
她不似蒋碧薇,为了一个男人离家出走,最后落得半生凄苦和不堪。她是中国的娜拉,出走只为自己。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贵人,将她引荐给《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英敛之被她的才华征服,成了吕碧城生命中最重要的伯乐,也是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
吕碧城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她写诗,发文,她主笔《大公报》。
22岁的吕碧城很美,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时引无数社会名流倾心追逐。她却一一回绝:“比爱情更重要的,是理想。”她倡导呼唤女性解放自我,接受教育。
吕碧城创办女学,23岁就成为“北洋女子公学”校长,轰动全国,声名鹊起。
她拿的起,也放的下,对自己人生从不设限。她辞职孤身来到上海,凭着一股骁勇又杀入商界。三年时间,她就成了“上海滩最有钱的女强人”。
美貌、才华、名利、地位,吕碧城都有了。己拥有一切的她,却决定再次改变人生。
不是找个男人恋爱,结婚,生子。而是去见一见,更广袤的人世间。她放下一切,游历西方,学习西方文化知识。
她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学习西方文学、绘画,并以笔为容器,将西方文化的精髓引入中国。
有人曾说:一个真正见过大世面的人,会讲究,能讲究,能承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她从不依附,绝不迁就。没有爱情的她,最硬的底牌,就是自己。
吕碧城容貌清秀,英气逼人,然而,这样的美女才女,竟然终身未嫁。
文学大师吴宓为吕碧城的词集《信芳集》作序:集中所写,不外作者一生未嫁之凄郁之情。从此她被冠以“民国第一剩女”的名号。
吕碧城十分愤怒,回应他:“即便这一生没有爱情也没关系,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
爱情对吕碧城来说,从来不是奢侈品,若有,也不过锦上添花。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曾对她倾心爱慕,却被她婉拒:“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依红偎翠。”
英敛之对她有知遇之恩,却已有妻室,她便发乎情止乎礼,从无越界。
更有传言吕碧城的择偶眼光非常高,当时只看上了梁启超与汪精卫,但她又嫌梁启超年纪太大,汪精卫年纪太小。她能看上的人屈指可数,而被看上的人,往往又“使君有妇”。
自认“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故吕碧城终身未婚。
她并非独身主义者,她也有一片向往爱情的女儿心:
又见春城散柳绵,无聊人住奈何天。
琼台高处愁如海,未必楼居便是仙。
我并非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我在等这世上唯一契合灵魂,如若没有,那我宁可孑然一身!
若问一个女人没有爱情,这一辈子要怎么过?民国才女吕碧城便为我们活出了最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