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3反复发作胃脘胀满烧灼疼痛2年余

【接诊情景】

朴某,女,55岁。

主诉:反复发作胃脘胀满烧灼疼痛2年余,加重伴泄泻半月余。

病史概述:患者近两年来多次发作胃脘部灼烧感伴疼痛,曾到处求医治疗,效不明显,近半月来胃脘部胀满嘈杂、反酸不适,并伴泄泻,遂求服中药治疗

刻诊:时有胃脘胀满、反酸烧心伴隐痛,半夜3点左右较重,反酸严重时胃部有抽搐感。

近半月来上述症状加重,食欲比过去差,胃有饥饿感,但食后腹胀,偶有心慌,时嗳气,口干口苦,口不渴,心烦,喜热食热饮,大便稀溏量多而黏,粘在便池上不易冲净,畏冷怕风,头部怕风明显,颈部酸重不适。动辄汗出,失眠,难入睡,易醒。面色㿠白,下眼睑赤红,舌紫暗边尖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舌中部略黄,左脉沉弦,右脉涩,关动如豆,尺沉弦。



腹诊:触及心下虚软,小腹有咕咕水声。



六经辨证:太阴阳明厥阴合合病,属厥阴。



病机:上焦郁热伤津,中下焦胃虚水饮,水热互结,中焦气机升降失和,表位中风,津伤不养。



核心病机:胃虚而寒热水火互结于心下。



方药:半夏泻心汤合诃梨勒散加味。



【处方】



姜半夏15g,干姜15g,黄连5g,黄芩15g,生晒参片10g,炙甘草15g,诃子肉20g,茯苓20g,防风10g,大枣20g(掰开)。



20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嘱:调适情绪,避免受寒,不宜辛辣刺激饮食。



【辨析思路与答疑解惑】



〔学生B〕老师,请您讲讲如何辨证吧。



〔老师〕大家归纳一下症状。



畏冷怕风,头部怕风明显,颈部酸重不适,动辄汗出,左脉沉弦,右脉涩,苔薄白,辨为太阴中风,营卫不和,表位津伤不养。



失眠,难入睡,易醒,辨为厥阴病,中焦水热互结,中焦失和,水火不济,阳不入阴。



胃脘胀满,食欲比过去差,食后腹胀,胃部抽搐感,喜热食热饮,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沉,辨为太阴病,中焦胃虚寒。



偶有心慌,时嗳气,辨为太阴病,饮气上逆

胃反酸烧心,口干口苦,心烦,下眼睑赤红,舌紫舌边尖红,苔中部略黄,辨为阳明病,上焦郁热津伤。



胃痛,嗳气,脉弦,关动如豆,辨为太阴病,中焦胃虚,气机阻滞,升降失和。



触及心下虚软,小腹有咕咕水声,口黏,大便稀溏量多,太阴胃虚水饮。



心慌,大便稀溏量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腻,脉沉弦,辨为太阴病,中焦胃虚水饮,上逆下趋。



胃脘胀满、反酸烧心伴隐痛,半夜3点左右较重,大便稀溏量多而黏,舌紫暗边尖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舌中部略黄,左脉沉弦,右脉涩,关动如豆,尺沉弦,辨为中焦水热互结,上下不和,水火不运,气机升降失常。



这个病辨下来是寒热错杂的痞证,六经辨证为太阴阳明厥阴合病,属厥阴。



病机为三焦都病,上焦郁热伤津,中下焦胃虚水饮,水热互结,中焦气机升降失和,表位中风,津伤不养。



核心病机为胃虚而寒热水火互结于心下。主方是半夏泻心汤化裁。



〔学生C〕老师,泻心汤类的方子您经常使用,请您跟我们讲讲在这个病中的使用思路吧。



〔老师〕从脉证辨析,这位患者具备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痞证的基本病机:



上焦郁热,中焦胃虚、水热互结而致中焦不能正常升降阴阳,气机失运。



临证抓住胃虚而寒热水火互结于中焦,气机逆乱,津血俱伤病机而用半夏泻心汤正对病机。



能达到和中益胃养津血、降逆化饮及除痞止泻的目的,不要那么复杂的方子就会很有效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2-13反复发作胃脘胀满烧灼疼痛2年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