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教会了3岁的黑人孩子“种族歧视”的?

大家好,今天是“倚龙的读书俱乐部”关于《心理学百科》解读的第50讲。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美国心理学会第一位黑人主席--肯尼斯▪ 克拉克(Kenneth Clark)对于“种族歧视”的心理根源的研究。

一直以来,“种族歧视”都是一个一触即燃的话题。比如:

2018年,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Gabbana的创始人之一的Stefano Gabbana言辞涉及辱华,导致业绩一落千丈。

而前不久,描写“种族歧视”的电影《绿皮书》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国内票房3天破了1个亿。

一、“洋娃娃实验”

为了探究“种族歧视”的心理根源,也就是一个人是从几岁开始有种族歧视的,克拉克设计了一个“洋娃娃实验”。

“洋娃娃实验”的被试者是一群3-7白人儿童和黑人儿童

克拉克分别给了这些儿童4个洋娃娃。洋娃娃的外表,除了肤色不一样,其他都是完全一样的。

4个洋娃娃的肤色分别是白色、浅黑、深黑、纯黑色

克拉克让被试者从这4个肤色不同的洋娃娃中,选择出哪个娃娃最好看

二、黑人儿童的“自我排斥”

实验结果是:所有儿童,尤其是黑人儿童,都明显表现出对白色娃娃的喜爱

克拉克认为,黑人儿童对白色肤色的喜爱,就表明了他们的态度,也表明了“种族歧视”已经被黑人儿童接纳和内化

从另一个角度看,黑人儿童在潜意识中已经在“自我排斥”了!

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因为实验中的被试者的最小年龄是3岁,所以这种“自我排斥”在3岁前就形成了

俗话说,“三岁看老”,相当于连你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了,那你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而如果一个种族的所有人都“自我排斥”,那这个种族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三、谁教会了3岁的黑人孩子“种族歧视”

克拉克认为,总的来说,教会3岁的黑人孩子“自我排斥”和“种族歧视”的是社会氛围

这种“教”是很微妙的,潜移默化的。

比如黑人孩子会在电视、电影中看到“白人优先”的情节

比如黑人孩子本来有个白人小伙伴,结果白人小伙伴的父母不允许两个孩子一起玩

久而久之,这种“种族歧视”的社会氛围,会慢慢内化成了黑人儿童的认知,使黑人儿童接纳了“种族歧视”,从而反过来进行“自我排斥”。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讲了美国心理学会第一位黑人主席--克拉克对于“种族歧视”的心理根源的研究。

而克拉克之所以会研究“种族歧视”的心理根源问题,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学校是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也就是黑人儿童和白人儿童是不能在一起上学的

1954年,克拉克总结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公开指出美国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制度是违反宪法的。

克拉克的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美国取消了学校种族隔离制度

克拉克很勇敢,也很伟大。因为他站了出来,为自己的种族发声,为自己的种族争取正当的利益。

最后,想再说几句:

我们可以从今天的“种族歧视”的话题引申开去

大到种族,小到某个团体甚至是个人,如果有人“歧视”你,你应该怎么做?

无动于衷吗?那只能导致这种“歧视”会内化入你的认知,让你慢慢地也开始“歧视”你自己

你唯一要做的,是站出来,为自己、为自己的团体、为自己的种族发声,争取正当的利益

只有这样,你自己、你所在的团体、你所在的种族,才会有希望,才会有未来

好了,今天的“倚龙的读书俱乐部”关于《心理学百科》的解读就到这里。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并且记得收藏、转发、评论。 

我们下期再见,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谁教会了3岁的黑人孩子“种族歧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