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你泛滥的圣母心:有些坏人是变不好的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有空就闲聊》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C夫人是一个举止优雅、仪态万方的中年妇女。她出生在苏格兰富有的乡村勋爵之家,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十八岁的时候,她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出身名门望族R家族的二公子,一个风度翩翩、性格温和的谦谦君子,很快他们恋爱、结婚。

结婚后,他们相继生下了两个儿子。不愁钱花、不愁没人带娃的夫妇二人过着几乎所有人羡慕的生活。

他们最大的事情就是每年轮换着住在庄园或者是伦敦,其余的时间就去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旅行。

C夫人的丈夫体贴温柔,有一点爱好就是带C夫人去地下赌场看赌徒们赌钱,偶尔技痒他也会小赌几把,但很少玩,他教会了C夫人在赌场里观察赌徒的手来消磨时光。

神仙眷侣的日子连上天也会嫉妒,在C夫人42岁那年他的丈夫去世了。两个儿子中大儿子已经在军队服役,小儿子在上大学,丈夫突然离世,她感到了极度的寂寞和空虚。

在安葬了丈夫之后,为了逃避那种失去亲人的恐惧,C夫人开始到曾经和丈夫一起旅行过的地方去打发时间。

她来到了蒙特卡洛,去了一家地下赌场。她在竭力用回忆来还原和丈夫在一起的时光,在这家赌场里,C夫人遇到了一个长相俊美的年轻人。

她观察了他大半天,看到这个年轻人输光了所有的钱失魂落魄地走出地下赌场后她也尾随着他来到了街道边一处凉亭下。

天已经黑了,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她看到那个输光的年轻人绝望地躺在凉亭下的长椅上,任凭雨水将他打湿,他也不肯挪动一下地方。

C夫人本能地感觉到这个年轻人要自杀,一瞬间一股强烈的感情驱使她走向年轻人,她要挽救这个可怜的生命,她觉得她有义务帮助这个比她儿子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脱离死神的魔爪。

起先,那个赌徒将她当成了拉客的妓女,后来在C夫人的要求下他们来到了一个小旅馆,C夫人拿100法郎给那个年轻人,叮嘱他在旅馆睡一晚之后第二天她会送他上火车把他送回家去。

但是那个年轻人并没有要钱,而是拉着C夫人一起进了旅馆的房间,鬼使神差之下,这两个人僭越了伦理道德的底线。

第二天起床之后,C夫人看到这个清醒了的年轻人褪去赌徒迷醉神情之后的清秀面庞时,她彻底沦陷,决计放弃逃离的想法,她要把好人做到底。

她和他坐在租来的马车上享受着海边微风的轻拂,亲昵地谈论着有趣的话题。

他殷勤地为她采来路旁的鲜花,很绅士地将路上的小乌龟抓起来放到灌木村里。

经过教堂时,那个赌徒还和C夫人一起进教堂祷告并跪下流泪发誓:绝不再去赌博!

一切美好的如同一场毫无瑕疵的初恋。C夫人掏钱给那个赌徒买了车票,还另外给了他几百法郎,希望他回家后继续好好工作,毕竟他之前是一个很聪明、工作能力很强的人。

已经完全失去判断力的C夫人随后决定要和这个赌徒一起回去,她要用自己一生的财富、名誉、人际关系来帮助这个曾经深陷泥潭的赌徒、小偷。

由于C夫人表姐的无心阻拦,C夫人错过了火车,就在她心灰意懒感到懊恼绝望的时刻,为了重温她和他的相遇,她一个人迷迷糊糊地来到了那个遇见他的地下赌场。

眼前的一幕让她发疯,原来那个赌徒根本没走,他又在赌场里盯着那些赌桌上滚动的圆球,又是那种狂热的迷醉的赌徒才有的神态。

当C夫人上前拉住他质问的时候,他却将她推开并厌恶地吼道:“滚,拿着你的这几百法郎快滚......”

倍感屈辱的C夫人逃离了那个地方,后来得知那个赌徒因欠赌债无法偿还而开枪自杀。

这是一个令人难过的故事,为C夫人的遭遇感到愤怒之余,更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细看故事情节,C夫人完全可以避免惹上那场不必要的麻烦。

在这场动机良好结局却难堪的救赎中,C夫人至少做错了以下三点。

首先,当她发现那个赌徒输光钱财打算轻生的时候,她如果不是自己送他去旅馆,而是给他一点钱找个马车将他送到旅馆去,那么后来的事情就可以避免了。

其次,就算是她把他送到了旅馆,起码的警惕性还是要有的,她错就错在半推半就跟那个赌徒进了房间,这本身已经超越了帮助他人的初衷,而是滥情的表现。

最后,第二天起床后她完全可以立刻离开那个人,但她没有,她被她温顺的外表迷惑了,而且心甘情愿飞蛾扑火,不计后果到了让人发笑的地步。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自我感动应该不少见。

同情弱者,帮助他人,无疑是一种高尚的美德,这个世界正因为有了那一双双无私的援助之手才更让人觉得充满温情。

但,好心一定要给对人。农夫死了,怪蛇还是怪农夫,我觉得应该怪农夫。

蛇的本性就是咬人,它的血是冷的,它绝不会因为谁给了它温暖就会感激那个人,它的生命字典里没有感动这个词,你又怎么能要求一条蛇学会感激呢?

有些坏人是改不好的,他们最多把自己的坏隐藏起来,而隐藏的目的也是为了装成弱者的样子来继续欺骗那些圣母心泛滥的人,来达到他们丑恶的目的。

就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谈到的“反社会人格”的人一样:“他们没有“情感力”,你再对他们好,你再去抚养他们,他们也不会形成这种正常人的情感能力。”

这样的人格形成一是先天遗传,二是后天抚养缺失。一般这样的人都具有很高的智商,他们做事违反常规,不讲人情、道德,所以给他人造成的伤害也就更大。

人海茫茫,什么样的人都有,怀揣着慈悲对人是人有良知的体现,但是,俗话说得好,“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发现你帮助的人根本就不会对你有丝毫感激的时候,要学会立刻抽身。

不要为已经付出的感到不甘心,企图通过投入更多来感动对方,没有用的,你做的再多,在这种人眼里就是理所应当,除了感动你自己之外毫无益处。

无论是故事中的赌徒,还是农夫怀里的蛇,抑或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变好的“反社会人格”型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一套完备的生存理论,外人理解不了他们的生存逻辑,他们的生存逻辑也绝不会让任何人打乱。

人生何尝有不是一场赌博!只不过赌资不同而已,顺应自然之道及时下注,得之,幸也;不得,命也!

但是,万不可以把注压在一个不值得的人身上,因为,他们一定会让你输得一败涂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收起你泛滥的圣母心:有些坏人是变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