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论语公冶长篇》
5.2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论语学记 第93篇
【今译】:孔子评论子贱说:“君子就是像他这样的人啊!如果鲁国拥有那么多的君子,他才有如此高的修养啊!”
【学记】:子贱是孔子的弟子,亦叫宓(fu)不齐。比孔子小30岁,是七十二贤人之一。
孔子在评论子贱的时候,首先对他进行了肯定和赞美。自孔子以来,最会夸学生,最爱赞美学生的老师,恐怕没有人能和孔子可以相比的了。夫子赞美学生时言辞恳切,每一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听了深受感染,即使现在读来,依然能让人从内心生出对君子的向往之情。
夫子接着就子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修养,做了特别的说明。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居住的环境,文化氛围的影响,是造就人才最基本的条件。毋庸置疑,在那个年代里,鲁国在孔子的影响下,产生了诸多的君子和贤人,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人才辈出的社会背景下,养成了子贱的君子气质。更体现了子贱尊贤容众,虚心好学的可贵品质,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不主动向身边的贤达靠拢,虚心求教,即使整天和圣人在一起又能如何呢?由此可知,良好的人才环境加上卓越的个人品质,才能出人才。
司马迁先生将子贱列入了《史记 滑稽列传》,想来子贱恐怕和后来的东方朔有些许相同之处,亦是足智多谋的奇才,他在单父这个地方当了三年官,整日悠闲自得地在房间里弹着琴,轻轻松松就将单父治理得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为官如此轻松,好让人羡慕,细究一番后,才发觉,子贱看似无为的政治态度,实际上离不开他尊重人才、重视文化、选任贤能的为官之道。
【感悟】:尊贤爱友,才有可能与贤者为伍,才有可能成为贤者。一个尊重人才的人,才有选贤任能的条件。
【注释】:子贱好学向贤,故能尊贤而容众,以成其徳。若子贱非善类,纵然鲁国君子遍地,亦不能成贤成徳也。成徳者,必然在我,非外力所由焉。
子贱能容众
处处遇贤人
虚心又善问
史书留其名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学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子贱:孔子弟子,即宓不齐。
上斯字指子贱。下斯字指其品徳。言鲁若无君子斯何所取义成斯徳。
此章言君子成徳,有赖于尊贤取友之益,亦称子贱之善学。
《论语讲要》:孔子称赞子贱曰:此人是君子,然若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能去斯君子之行以为君子耶。
子贱之贤,孔子归功于鲁之君子,圣人谦虚如是。鲁国多君子,亦是事实。
《论语正义》:包曰:“若人者,若此人也。如鲁无君子,子贱安得此行而学行之?”
《吕氏春秋察贤篇》:“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人,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间其故于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人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
《论语集注》:子贱盖能尊贤取友亦成其徳者。故夫子既叹其贤,而又言若鲁无君子,则此人何所取以成此徳乎?
苏氏曰:“称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师友,厚之至也。”
《论语义疏》:因美子贱,又美鲁也。言若鲁无君子,子贱安得取此君子之行而学之乎?言由鲁多君子,故子贱学而得之。
《论语点睛》:卓吾云:“把子贱来做一尊取贤友的榜样,非特子贱己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