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勾兑新解:为什么好酒都是勾兑的?

作者:李虓

在生活中,勾兑,总令人生厌,成为差酒乃至于假酒的代名词、纯粮酿造的反义词、彻彻底底的贬义词,但在酒厂里,却是一个令人欣喜而神秘的词汇,每一批酿造出来的白酒走进勾调车间,意味着“浴火重生”,代表着它们受到尊重,被充分理解、加持,以至于画龙点睛,将成为臻于卓越的美酒,而拥有有这种勾兑本领的人,被称之为“调酒师”,是酒厂里珍贵而极受尊敬的人。勾兑,到底是好是坏?

其实,勾兑是集合艺术与技术的重要白酒工艺环节,只服务于好酒诞生,与假酒没有丝毫关系。就专业术语而言,勾兑用“勾调”来替代更为合适,因为,随着白酒酿造技术的发展,对于白酒产品的细心打造,除了勾兑,还增加了调味的过程,统称为“勾调”。

那么,在白酒生产中为什么需要勾调的环节?为什么勾调只服务于好酒的诞生?勾兑和调味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01,为什么好酒都要被勾兑?

这要从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开放式生产方式”说起。白酒虽然被称之为世界六大(或是八大)蒸馏酒之一,但相比其他酒种,它的酿造方式却是独一无二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放式生产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在白酒的酿造过程中,很多环节是与自然界互通有无的,而不是封闭或者完全由人为控制的。

这样来解读任然费解,但举几个例子就明白,比如,传统白酒酿造所使用的微生物,并不是与其他酒种一样人为添加,而是通过酒曲作为媒介,自然富集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而带入酿造过程之中的;再比如,白酒酿造并不是像其他酒类一样在密封不锈钢罐中、采用完全灭菌的方式进行酿造,而是在窖池或者地缸等“容器”中进行,这些“容器”都不是绝对意义的封闭,更不是无菌的,所以在白酒的酿造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包含微生物在内的很多环境因素仍会参与进来。

窖池是伟大的发明,赋予白酒“天人共酿”的载体。

这就是说,在白酒的酿造过程中很多因素,并非酿造者全权掌控,这虽然极大丰富了白酒变化的可能,但同时也增加了不可控性和不稳定性。当然,“开放式生产方式”只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白酒生产的不稳定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粮食的差异,使用器具的差异,人工的误差等等都会让白酒的酿造产生诸多变量。时至今日,在很多酒厂里,仍然保留着白酒开酿之前先祭拜酒祖的传统,这也在人文角度反映了这一点。

总而言之,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是白酒酿造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实际生产中,每个窖池所产生的酒,酒质是不一致的,即便是同一个窖池,每一甑蒸馏出来的酒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别,此外,白酒经过陶坛或者酒海贮存之后,每坛酒的质量又产生了一定的差异。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同一款酒我们这次喝是这样的风格,但下次喝就可能变得不同了,但在生活中,大多数白酒产品并不会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陶坛是白酒储存较为常见的容器,其微孔结构,极利于酒体的老熟。

就在于勾调的作用。有经验的酿酒师,会将不同的质量、风格的酒分门别类,分开储存,而有经验的调酒师,将完全摸透它们的秉性,这些酒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这些酒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差别,调酒师都会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勾调的关键就来了,调酒师会根据认知,让不同的酒进行组合,或者平衡,或者烘托,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以最终达到最终的风格标准,以保证每一批成品酒,都如出一辙,稳定而出色地供饮酒者饮用。

02,勾兑:像组装汽车一样组合白酒

我时常把好酒的诞生比作汽车的生产,虽然两者带给人的体验不同,但生产的思维方式却是相近的。如果把从制曲到酿造,以至于蒸馏的过程看作是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过程,勾调的过程,则是汽车组装以及装饰的过程,同等重要。

那么,勾调是如何对酒体进行组装和修饰的呢?

一般意义来讲,白酒的勾调都要进行三个过程,即勾调的三部曲——先品,后勾,再调。在文章的开头,我提到勾调的过程是对酒体充分了解和尊重的过程,主要就在于第一步品酒上。品酒,是后面勾兑与调味的先决条件。那么,品的是什么酒呢?

品酒是第一要义,为勾兑和调酒做到“胸有成竹”。

这里引进一个概念,叫做“合格酒”,什么是“合格酒”?这里的“合格酒”不是出厂检验合格的意思,也不是我们日常市场上能买到的白酒商品,而是表示酒厂对酿造环节产出的每一批次原酒的验收合格,前面已经提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窖池、每一个甑别等等生产的原酒都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在验收这个环节中,并不过分追求一致,只要酒体风味并非过于跑偏,或者稍有杂味但又在某一风味尤为突出,都可以作为“合格酒”进行验收入库。

所以,品酒的过程,品的就是这些已经验收在库储存中的“合格酒”,了解它们的风格偏差、特点所在,以为后面的勾兑和调味做好“调研”准备,这些“合格酒”有的或是醇和性比较好、比较清爽净雅,但香气不充分,有的香气与醇和皆具备,但口感在某一方面失衡,它们就像汽车的零件,只有我们充分理解的零件的作用和属性,才能进行后面的组装过程,原理是一样的。

不同的酒,如同汽车不同的零件,只有组合适当,才是好酒。

品酒这一步做好以后,就真正进入了勾调的过程,向着最终成品的酒体风格进发。以酒勾酒,以酒掺酒,在调酒师的预先判断和想象力的驱使下,这些各具特色的合格酒,被混搭在一起,以各自的优势去填补其他酒体的不足,以至于让整个勾兑后的酒体,呈现醇和、平衡、香气、回味等兼具的美酒,更重要的是,还保持和延续了已经出厂的商品酒的整体风格。这就是美酒“组装”的过程,这就是勾兑的技术。

经过大批量勾兑的酒,被赋予了新的名字,叫做“组合酒”,从“合格酒”阶段华丽转身,成为更为成熟和完善的酒体。但对于调酒师而言,更为完善,并非完美,真正展现实力的地方还在后面。

03,调味:让白酒融入人文的艺术

如果把“组合酒”的呈现,看作已经组装完毕的汽车,此时,已经具备了可以奔跑的功能,但对于“组合酒”而言,仔细品味,仍会发现不足之处,这在普通人眼中,可能已经不足道也,但在调酒师眼里,会被当作瑕疵,接下来,就会通过“调味”的工艺手段,将这些瑕疵补平,以达到至善至美的状态。

勾兑与调味,广泛意义来说,虽然同属于一个工艺的流程,同样是以酒调酒的过程,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勾兑是一种技术,而调酒则在技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诸多艺术的元素,为什么这么讲呢?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勾兑,大致是以百分比的量比进行酒体组合,比如这一部分“合格酒”的酒体香气不足,可以加入另一批香气充裕的“合格酒”进行补充,但对于调酒而言,这种量比的关系精细到万分比,即通过0.001%的调味酒,就可以让“组合酒”发生质的改变,让某些瑕疵变成完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调味酒”?为什么调酒过程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把勾兑比作画龙,调酒即是点睛。

这里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叫做“阈值”,“阈值”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科学概念,对于白酒而言,代表某一种呈香物质所能被感受到的临界值或者最小值,比如,大家都知道,浓香型白酒的主要呈香物质是己酸乙酯,而这种物质的阈值为0.076mg/kg(测量方法不同,会有差别)。当已经勾兑的组合酒酒体中的己酸乙酯达不到这个含量的时候,就会出现酒体主体香不突出的现象,而通过调入己酸乙酯含量较高的调味酒,就会弥补这一不足,让整体的风味得到优化。

一杯美酒,集合了一方水土、一季好粮,更有一群酒人的情感。

而调味酒的作用,不仅仅是提高呈香物质的含量,还包括微量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酒体的风味,有着“差之毫厘缪之千里”作用。为什么说调酒像是艺术呢?因为调酒师的感官的灵敏度、经验,以及重要的酒体设计想象力等人为因素占据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如同烹调的过程,虽然食材都一样,但每个厨师做出来的口味却有差别,原因就在于调味的过程,不仅仅是机械性的、纯理性的元素组合,而加入了个人的喜好、思考、情感,让酒体赋予人文精神。

调味好的美酒,被冠以“成品酒”的名称,如同喷漆上蜡、精美装饰后的汽车,可以开出车间,走向市场,但因每个酒厂的生产过程不同,也可以继续在酒厂中进行储存,以让酒体进一步升华,增加岁月穿梭的力量。

本文节选自我在今日头条专栏《白酒酿造大科普》。如您喜欢,可以在今日头条搜索白酒酿造大科普进入订阅,或者联系我微信:1693204970

作者简介:

李虓,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发酵工程硕士,酿酒工程师,《国家名酒评论》特约撰稿,佳酿网、界面、百度知道日报、果壳网等专栏作家,《酒食评论》自媒体矩阵作者,长期从事酒类食品行业商业策划与技术咨询工作。联系微信/QQ:1693204970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酒勾兑新解:为什么好酒都是勾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