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显波:献给“丝绸之路”的情书——评巴陇锋长篇《丝路情缘》

献给“丝绸之路”的情书——评巴陇锋长篇《丝路情缘》

周显波  副教授

(本文刊发于2017年7月23日《羊城晚报》)

巴陇锋长篇新作《丝路情缘》笔力雄健、视野开阔,构思奇特、瑰丽,以东干少女雅诗儿逆东干人历史迁徙路线而寻根的故事,勾勒西域壮美风景、抒写故国之情、表现跨国恋。小说克服三重写作门限,开创了以长篇书写丝路的先河,恰似献给丝路的情书。

《丝路情缘》笔涉东干题材,它既和民族及清代后期的历史密切相关,也和中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文化有关,同时,这一题材也要面临现代民族共同体及文化的检验,因此,在文学处理上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巴陇锋《丝路情缘》一方面交代了身为东干身份的雅诗儿家族及其村人所具有的“中国心”、浓烈的怀乡情怀,以此作为主要动机展开叙事。另一方面,作家用主人公对中华诗作的喜爱和对李白的寻踪作为另一条文化寻根线索,把今与古、中与外、历史和地缘文化串联起来。同时,作品还赋予雅诗儿吃货的好玩、青年人好奇、孔子学院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将之作为寻根之旅的重要诱因。

值得一提的是,《丝路情缘》用“十娃子”、“雅诗儿”来分别命名东干兄妹二人,显然意在致敬东干文学奠基人、著名诗人亚斯尔·十娃子。如此,也让小说的情怀有了落地之处,可谓神来之笔。

旅游文学强调写实性,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在我国,除《西游记》《老残游记》之外,成功的长篇小说在旅游文学中并不多见。究其原委,盖因小说的虚构性与旅游文学的写实性相悖,于作家创作是挑战。可喜的是,巴陇锋的《丝路情缘》是一部较为成功的旅游文学作品。《丝路情缘》以雅诗儿自西向东、由北而南的路线为纬,以西域历史为经,小说以写实的笔墨真实地复现了西域风情、壮美景致和人文历史,堪比当代西域丝路导游图。当然,作家又时刻不忘小说特征,把雅诗儿、郑能亮的跨国恋编织得不乏曲折并充满奇遇,寓写实的旅游感受和体验、西域风光写实于虚构的叙事涓流之中,虚实互见,丝丝入扣。

小说《丝路情缘》脱胎于同名电影。作家遵循小说的规范,花费了一番气力将剧本“转码”而为一部精彩的小说。通读下来,整部小说完成度还是比较好的。语言生动、鲜活、网感好,既吸收当代青年文化,也有意识地接近东干语言;人物塑造成功,心理描写丰富细腻,故事动态性和画面感强,契合了小说的寻根主题和旅游文学特征。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6YJC751042)]

作者简介:

周显波,黑龙江人,生于1980年,黑龙江人,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艺思潮、当代作家作品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显波:献给“丝绸之路”的情书——评巴陇锋长篇《丝路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