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读书思考

尽管题目中存在很多概念和词汇,但成人或教师之所以能够解决问题,是因为我们已经把那些词自动地忽略了。因为我们通过理解并结合长期的练习,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图示,图示里对自己认为无关的信息自动地摘除了。

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所有的信息都是相关的,所以一个初学者,所有的信息对他来说都是重要的,他不会解题并非主观故意,而是由于客观上对信息的概念不理解导致的。

今天讲解试卷,其中一道需要根据已知信息补充情节。其中有一句话“母亲从山中带回大小粗细不一的木棍,用作生活和劳动的工具。”这句话,大部分学生的侧重点都是“母亲做了什么事儿。”致使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段落时只关注了有关母亲的内容。然而,接下来一段关于“母亲年老,我回到家使用母亲曾用过木棍劳动”的内容却无法归类。


学生身上体现出的“学业智力类型”有其内在根源。

这类现象的关键是孩子在早期学习过程中大脑里到底埋藏了哪些知识,埋藏知识的过程中伴随了什么样的情绪。

第四篇 埋藏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的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早期知识的埋藏为什么会对孩子学科智力带来影响?这就是要通过学习知识加工过程中重要的学习策略——同化学习策略来理解。

(用同化学习策略来解释早期知识的埋藏对学科智力的影响)

同化:接纳、吸收和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这个词来源于生物学,指的是食物进入体内后,其中一部分被吸收,而另一部分被排出体外。

知识进入大脑,借用一部分知识将其固定下来,即为同化。借用的旧知识即为原有知识固定点。

把知识吸收的过程,比作船驶入港口,船就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新知识,港口里的锚桩就相当于我们大脑里的原有知识,将船系在锚桩上的过程就是同化。

一旦新旧知识建立了联系,大脑就建立了新的神经连接,同化的过程就实现了。并且一旦同化形成,知识表征就会变得很清晰,所以同化促进表征。

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所以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产生的,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所谓的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你可能感兴趣的:(《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读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