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儿含风:重庆江津中小学管办评分离改革的独特旋律

5月29日拱墅区教育局与浙江大学战略合作课题组在吴华教授、吴税根教授率领下一行11人到重庆江津区学习考察。下午在江津区教委副主任蔡增灏的陪同下参观了重庆市江南职业学,并参加了学校管办评改革座谈会。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江津区中小学在“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实践探索上有自己独特的舞步。

      一、江南职业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江南职业学校有两个校区8000多名学生,应该说是江津区的教育航母之一。却不说刘友林校长介绍的学校所取得的多个国家级、重庆市级荣誉,但就该校能吸引周边贵州、四川等省分的贫困家庭子女来入学,该校汽车工程系、护理系等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找到月薪6000元以上的工作,这对贫困家庭来说绝对是功德无量之事,令人肃然起敬。

图片发自App


        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对江南职校的法人治理改革更感兴趣些。

        1.权力决策机制。法人治理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行政减少对学校的干预,赋予学校法人即校长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理论上校长的权力也要关进“笼子里”,否则易形成独裁,一言堂。江南职校的做法是大事、重要的事都有学校理事会集体决定,理事会成员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团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组成共11人。

          2.权力运行机制。学校理事会的集体决事由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和学校行政会议研究执行落实,这里该校有个有意思的做法即每次随机抽取10老师参加“两会”,让学校权力运行更加透明且易被师生接受。

          3.权力监督机制。一是依法行事,学校一切教育行为都必须遵法守法,二是民主监督,教代会、家委会的作用有效发挥,三是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综而言之,用刘校长的话说,法人治理探索让学校在人员编制、教师招聘、考核绩效上得到实惠,让学校办学思路明晰,校长书记闲起来了,副校长、中层以及普通教师的积极性干劲调动起来了,办学效果更好了。

        二、德感学区的共建共享学区制实践

        德感学区办主任、江津区实验小学校长袁贞宏给我们介绍了学区制的实践探索,学区制的前身是“教管中心”,换个马甲的意义在于重心从“管理”变成服务、协调。建立“一办五中心”学区治理模式,即综合办、督导中心、党建中心、发展中心、研训中心、服务中心。其做法有几个创新点:

        1.建立特约督学队伍。在职的专兼职督学往往浮在上面、下基层少,而聘请家二心、社区代表、退休教师作特约督学,他们有时间、懂所学校又热心参与学校事项,把观察到的优点与不足写成督导报告供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参考很有价值。

图片发自App


        2.互联网+的师训模式,构建了学习研训中心、学科研训室、学校研训室,解决了小规模学校教师研训瓶颈问题,也保护了各个学校的个性与特色。

      3.优质师资的共享探索,学区让教师有大家庭的认同,所以教师交流的压力不大,而德感在此基础上做了“走教”的探索,解决小学校音体美专业教师少的问题。

      4.统筹招生,杜绝中心学校的“抽水机”现象,想方设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袁校长所说的小学校招生“从10个到19个”“从41名到87名”,这些简单数字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可以想象的。

        三、珞璜实验小学的现代学校制度探索

        陈付洪书记对珞璜实验的现代学校制度如数家珍:

      1.建立了严密的制度体系。多元共治,确保依法办学;多方参与,落实民主监督;重组机构,探索自主管理;合作开放,扩大社会参与。

      2.印象深刻的几个载体。一是学生展示“四个一”别开生面。每学期学生自己选出认为写得最好的字、画得最好的画、写得最好的文章、最拿得出手的作业本,布置成个人小展台,让家长、老师、学生参观,对学生发展的触动特别大。二是“一考察三聘用”人事机制,即组织考察、学校聘用、中心主任聘用以及副主任聘用社会辅导员等,层级明确,责权合一,提质增效。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叶儿含风:重庆江津中小学管办评分离改革的独特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