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的思维模式

拆书帮《这样读书就够了》

片段:【R】

反求诸己”的原则:不抱怨学习素材,给自己提要求。我们要提升学习能力,我们自己来给它添加上下文。这就要求我们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1. 分析信息的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

前(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2. 整理信息的关键是明确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得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的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这些问题并非泾渭分明,主要为了提供思考方向,一般不需要逐一问下来。当遇到新信息时,能否熟练和适当地应用这些提问,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建议读者暂停阅读,拿出手机,随意找到一篇最近打开过的文章,想一下这篇文章的核心信息是什么,然后追问“前因后果,适用边界”中的8类问题。

【A1】总结:看完这样的学习思维,心里开始有意识,原来那些高人看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衍生出来那么多纬度的关联信息,于是,我也开始刻意练习这样的思维模式。

过往:前天和同事聊天,说到我们之前跟一位中医师学习的经络补泻推拿,觉得效果很好。于是我用确定边界的思维问他,这种推拿手法的适用边界是什么?他说都挺好啊!我说:这类手法对于脏腑疾病,比如胸闷,心烦等脏腑慢性病效果很好。不适用于一些筋骨病,脊柱相关性疾病,这一类病症,用筋膜理论,脊柱平衡理论及其手法更快更好,比如颈肩腰腿痛等。

交界:如何界定呢?就要看具体顾客的症状反应了!或者结合使用。

以上的思维点有很多,经常使用,刻意练习,有助于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效学习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