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关于共情--如果语言的力量还不够,那就行动吧。

    最近在读《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第一章就说道:帮助孩子面对他的感受,所谓真心的理解他的感受,这叫做共情。

  上个周末,大姨婆新家入伙。我们几家亲戚去他家吃午饭表示祝贺。在吃完午饭大儿子突然和我说:妈妈,我要钓鱼!(大姨婆家门口有条河)。换做以前我肯定会说:钓鱼有什么好玩的?而且我们又没有鱼杆!你不要再闹了,一点都不乖...之类balabala。但我这次我并没有先发火,我头脑在想如何去应对他的?尽管他还一直在我耳边吵闹:我要钓鱼!我要钓鱼!(真的是够了)那么先按书上第一步来(和他共情)我说:宝贝,我觉得你真的是很想钓鱼。(更正确的应该说:我感受到你现在非常想钓鱼)但我说不出口啊!但我们现在没有鱼杆,附近也没有鱼杆卖,那我们该么办呢?我要钓鱼!要不我们用筷子当鱼杆?不,我要真正的鱼杆!我真想马上变出一个真正的鱼杆给你钓鱼。我要钓鱼!很明显,我的语言是没用的,无论我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他不断地对抗说着:我要钓鱼!几乎淹没了我的声音。这个时候我的内心是极度焦虑的,共情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嘛。很想打回原形,对他吼到:都说没有鱼杆,你怎么听不懂,你怎么就这么不讲道理!

    在我和儿子对话中,旁边的小龚叔叔有给出建议:旁边有一个池塘,水很清,可以看到很多鱼!我们可以先去找找鱼在哪里。我儿子的反对情绪没有因为这个话减少,还是坚决说:我不看鱼,我要钓鱼!My God!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跟说:我们真的可以先去看看鱼在哪里,下次才能知道我们在哪里可以钓到鱼!其实无论我们说什么他的态度是坚决的,没有回转余地,反复念到:我不看鱼,我只钓鱼。但好是好在我们这一伙人并没有只是把这个建议停留在口中,小龚叔叔说:走走走,我们现在就去看,虽然他口中还是吵着不愿意,但还是跟我们去了,爸爸、妈妈、弟弟、小龚叔叔都一起去了。我惊奇地发现走在路上气氛已经缓和了,路上还发现一棵葡萄树,我给大儿子和第弟一人摘了小串葡萄,那个池塘也非常近,一两分钟就到了。到了以后Aaron的整个态度发现逆转!他很兴奋他找到了大鱼,里面还有一条金鱼,他小心翼翼的走近它去看,后面的事情就相当顺利了,我们几个愉快地回到家,再也没有提起:我要钓鱼!

  通过件事情我有两点感受:

1、为什么我只是用语言去理解他的感受没有用?是不是书上说的对话方式没用?我自我反思了一下,为什么我对他说的话没用,即使我己经转变了我的态度,我的语言已经是在理解他了,但还是不行,为什么?我觉得是因为过去的6年里,我对他的的说话方式基本上都是在否定他的感受,然后就是批评责备,你这样不对你这样不好,你应该怎样怎样....。我假想了一下, 假如我就是这个孩子,我长期就是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长大,我的要求只要得不到满足,我就会条件反射的不停闹,听不进大人说的任何话,因为你们所说的话都在反对我,不认同我,我不相信你。但是我们后面的行为真的让Aaron相信了,我们是理解他的,我们是认同他的感受的,他一旦觉得他被理解,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停止了无理的请求。所以我规定自己:现在开始转变对孩子的说话方式,要让他相信我是在理解他。

2、父亲一定要参与亲子教育,男性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有时他的一个小小建议就可以给事情带来转机,而不像女性,容易情绪失控。

子木老师的名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学以致用是关键。读书是有用的,关键是把自己认触动的点不断的去实践,希望我的2019亲子关系不断的up 提升,这是我其中的一个小愿望(附一张偶像图)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子关系:关于共情--如果语言的力量还不够,那就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