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深圳!小渔村的巨变,还原国际化大都市原来的模样

今天的深圳,是座国际化大都市,高楼大厦如林,地面车水马龙,要多繁华就有多繁华,全国各地的人都往这里挤,做梦都想成为深圳人。然而,在三、四十年前,这里可不是今天这个美丽的模样。

都说深圳原来只是一座小渔村,不知道这张照片到底是不是深圳的,但我想小渔村应该就是这个模样吧!既然是渔村,自然是以打鱼为生,房子自然是建在水上的,然而我在深圳十几年,还真没见过小渔村的痕迹。

据说,30年前的深圳,农田村落分布在深南大道两侧。这是东门老街吧!这张照片有点怪,前面是老旧的村庄,后面却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不过在深圳也算不上太怪,前些年这种现象还是很普遍的,因为深圳本地人的老房子不愿拆,所以现代化城市里保留了不少老村落。

到今天为止,深圳还是没有解决积水的问题,每逢下雨都会被水淹。八十年代初期,深圳火车站因遇台风暴雨而积水,影响人们的出行。深圳火车站与香港一河之隔,是深圳和香港铁路的主要通道。

早期,蛇口是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貌似蛇口就代表了深圳一样。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建设中的蛇口。那时候整个深圳都很落后,搞建设也是从蛇口开始搞起的,所以蛇口名气最大。

这是一张翻拍的照片,原照片存放在渔民村村史博物馆里。照片上的是上世纪的深港分界河——深圳河。现在的深圳河可不是这个模样,繁华多了,高楼大厦林立,俨然是大都市的格局。

这也是一张翻拍的照片,原照片存放在渔民村村史博物馆里。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渔民村(深圳),私搭乱建盖满了“握手”楼、“亲嘴”楼。实际上深圳现在的村中房也有很多是这样的,间隔距离很近,住在里面非常不方便,说话声音大了都会被隔壁楼房的人听见。

这张照片和前面第二张照片拍摄的应该是同一个地方,这张照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深圳市东门老街。东门这个地方看样子历来就是个热闹繁华的地方,或许还应该是深圳原来的村镇中心。

70年代深圳举行赛龙舟活动,黑压压的人群挤满两岸。其它地方我不知道,反正客家人在端午节时是会举办赛龙舟活动的,我们那里也是一样,每年端午节都要到河里赛龙舟,河岸上也是黑压压的挤满人。很显然,深圳原住民中大多数都是客家人,也算是客家部落吧!举办龙舟赛也就不奇怪了,只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项文化活动后来好像取消了。

沿着毛主席的道路前进。看到照片时,我感觉很熟悉,貌似到过这个地方,有点像马峦山上的村庄。还有农田,实际上这是70年代深圳当地农民耕田的情景,征用当地地主的豪宅,作为生产队粮仓的深圳农村一角。

这是1983年的深圳东门老街,是一个紧邻香港的小镇。地处偏僻,人口不足3万,街面显得冷清。这里是人民路和解放路的交汇口。当时应该是改革开放政策还没有真正发力,所以还有点落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个世纪的深圳!小渔村的巨变,还原国际化大都市原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