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孩子

图片发自App


可怜的孩子

        读陈彦《主角》有感

        《主角》中写了一个孩子,人们叫他毛娃,他是小说主人公忆秦娥所工作的省秦剧团同事的儿子,在他六七岁时,他的父亲母亲就为儿子的未来画了蓝图。他父亲认为,以自己以及家人的交往断定,儿子的未来不可能有多大的出路,他一没有人脉,二没有别的路子,三没有钱财,于是就发狠让儿子从小练习童子功,希望将来练成个台柱子。练功的力度、强度、难度严格都逼到了最狠,坚持早起,每个动作必须做到最好,什么“拿大顶”“劈叉”等等难度的动作都要非常到位。在父亲残忍无情的棍棒教育下,这个毛娃没有自我的选择余地,没有童年的欢笑,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由支配权,一直练到功力超强的好,练到连忆秦娥都佩服的地步,但长期的压抑,不明白为何要练功,为何要演戏,为何要当一个好演员,当着忆阿姨的面骂他父亲的残忍,终于,在一个早晨,花一样的他把自己挂在了练功场,决绝地为父母的想当然画了一个痛彻心肺的碎片。

      读到这里,很为这个孩子难过。六七年的痛苦坚持,功力已经练得非常出色,距离父母的名角要求似乎不太遥远,可还是精神崩溃,痛不欲生,生的细弦戛然而止,家人的希望碎得一塌糊涂。奶奶妈妈还有病在身,日子过得很是艰难,而要一个稚嫩的肩膀来扛起家庭重担的想法瞬间破灭。剧团人都哀婉叹息,纷纷娟款帮扶。

        那个画家早看出孩子心理阴影,有抑郁症状,曾经领着孩子玩游为其解压,但却遭到父亲的痛打,认为耽误了练功。可怜的孩子与其说是自裁,不如说是被暴虐的教育极端的父亲逼迫到了死胡同。

      这个失败的教育个例,让我想到现实中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例子,有些家长,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心里沟通,不设身处地地从小孩的心理出发,做错题目了,考试分数低了,名次退步了,一举一动只要与家长的心理预期有落差,哪里去考虑孩子的心态,轻则骂,重则打,语言暴力,看似为孩子好,实质为了自己的心理平衡,累积起来的压抑,就要小小的心灵去承受,根本忽略了是否能够承受。

        教育的艺术,是当了家长要学习的必修课,特别是心理疏导,更是重中之重。愿幼苗茁壮成长,愿千万个家庭其乐融融。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怜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