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自我放弃”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今天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自我放弃”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呢?恰好今天的每天听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在《上游思维》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桥下的河里,有人喊救命。他们看到有个孩子快要淹死了,就赶紧跳进水里,开展营救。等到好不容易把这个孩子救上岸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河里传来了另一个孩子的呼救声,他们只好又跳回河里救人。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孩子接连溺水,他们俩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就在这时,其中有一个人上了岸,往远处走去。他的同伴感到很诧异,心想:人都救不过来了,你要去哪儿?他说:“我要到上游去,看看到底是谁把这些孩子扔进水里的。”
第一种是下游思维,这个人长期处于下游,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某些紧急的事出现一次可能还应付得来,但是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生活中,会急剧地消耗他的精力。到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每次都很被动,疲于应付,往往治标不治本。
那与之相对的则是拥有上游思维的人。上游思维是一种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的思维方式。如果你能够提前预判问题,主动出击,当然生活也就从容得多。

我们的这些不想学习的学生,是不是像极了故事中快要淹死的孩子,而我们不就是一直忙于抢救,处于下游思维的人吗?

作者在这本书中归纳了在生活中常出现的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促使我们沉迷于下游行动,却忘了原本可以逆流而上。

第一种情况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叫:“我现在没法处理那个问题。”

你想象一下,一个长期在河里救人的人,如果你告诉他:“先别救了,去上游看看到底出什么事了。”他大概率会和你说:“等等,我这边情况很紧急,暂时脱不开身啊。”

第二种情况,也用一句话概括,叫:“这不是个问题。”

还是回到开头的那个故事,这条河里经常传来孩子的呼救声。那么,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救人的队伍,前面我们说的那个在下游的人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师傅了。如果现在你问他:为什么这条河里总是有孩子溺水啊?他也许会转过头来无奈地对你说:这条河水流湍急,常年就是这么个情况,也没什么稀奇的。

最后一种情况叫,“这不是我的问题”,加了一个定语“我的”。

还是回到前面说的那个在河里救人的场景,那个去了上游的人,最后幸运地找到了为什么孩子会溺水的问题。但是该如何采取行动呢?现实情况往往是,问题比较复杂难处理,或者是思考一番之后,他评估这个问题,好像也轮不到我来解决,最后上游行动处于停滞的状态,孩子溺水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

要知道,上游行动的难点就在于这是完全出于自愿的,并不是强制要求的。一般来说,下游行动出现问题了,责任是非常明确的,但是越往上游走,牵扯的人越多,问题的范围越大,基本上是没有明确的责任人的。

这就会导致,哪怕很多人都有能力解决问题,但是因为要规避风险或是怕承担责任,又或是认为自己没有资格等各种原因,不愿意采取行动。

上游行动难就难在,不仅需要我们有逆流而上、改变规则的智慧,还需要我们有承担责任的决心和勇气。

很难,但一定要有人去做,才有可能改变现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现在“自我放弃”的孩子越来越多了?)